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答辩技巧 > >

黄自的音乐创作[答辩技巧]

资料分类答辩技巧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黄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一位作曲家、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在黄自的创作生涯中,其主要的领域就是声乐的创作。黄自的声乐作品比较注重歌词与旋律的结合,在和声上喜欢运用民族化的和弦效果,而其伴奏参与表现,帮助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情感和进行意境的营造。笔者经从黄自的简介入手,对黄自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进行研究。希望为演唱黄自作品的声乐演唱者或音乐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在黄自的抒情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最具有艺术性的和可欣赏性的作品,就是他的艺术歌曲。黄自先生善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诗意的经济,将音乐的旋律和歌词所需要的意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非常关注中国民族元素的运用。这就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西方音乐作曲的技法,又富含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其代表作有《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黄自先生音乐作品的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代引起音乐界的高度重视,而且也给我们今天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创作思路,为我国声乐作品,尤其是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笔者针对黄自进行了相关的文献搜索,发现写黄自的相关书籍还是比较多的,如1997年钱仁康的《黄自的生活与创作》是从其生平和音乐创作来分析其一生的艺术成就。另有一些《黄自歌曲集》等是对去作品的曲谱进行集中出版。而对其音乐作品进行详细分析的书籍是没有的。笔者又查阅了相关的论文,如2009年上海音乐学院的陈建珍硕士论文《黄自艺术歌曲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研究》是从整个艺术歌曲出发来研究其艺术歌曲,所涉及的歌曲类型有限。笔者将从某一作品出发,从作品中去折射出黄自音乐作品的特点。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是研究背景、研究动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简述。第二部分是黄自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创作作品的介绍,包括从黄自生平和主要声乐作品简介两个方面来写。第三部分是黄自音乐作品艺术风格分析,包括从其作品中的词曲结合、民族化和声、参与歌曲表现的伴奏等诸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黄自音乐作品演唱风格的研究,笔者将从速度、节奏把握;音色、音量把握;咬字吐字把握;呼吸共鸣把握与伴奏之间完美配合五个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第五部分是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对黄自的音乐作品风格特征有所了解,能够深刻的体会到黄自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为演唱黄自作品的声乐演唱者或音乐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主要声乐作品简介

   在黄自的音乐作品中,占有绝大部分的就是属于声乐作品了。其中共创作的歌曲有60多首,清唱剧1部。在这些声乐作品中,又音乐体裁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黄自歌曲作品中创作最多的一种体裁,也是黄自声乐作品的代表。黄自的艺术歌曲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取自于古诗词的,如《点绛唇》、《南乡子》、《花非花》;一种是取自于现代诗,如《玫瑰三愿》《思乡》《思春曲》;这些作品一般旋律与诗词结合紧密,能够完美的体现出其音乐的意境。

第二类,群众歌曲。这一类型的歌曲主要是选用的社会性的题材,音乐比较朴质,结构比较短小,感情真挚。其代表作有《天伦歌》《农家乐》《牛》《养蚕》等。

第三类,儿童歌曲,主要是针对儿童创作的,一般旋律优美,清新自然,易于传唱,易于理解。其代表作有《西风的话》《燕雨》《秋郊乐》《踏雪寻梅》《雨后西湖》。

第四类,合唱歌曲。这类型的歌曲是具有比较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其代表作有《抗敌歌》、《旗正飘飘》。

    最后一类是清唱剧《长恨歌》。该作品是我国第一部分清唱剧,以古典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将西方作曲技法运用到民族题材上,音乐具有清新、古朴、深邃的风格。

 

黄自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种类繁多,以声乐作品为创作核心,本文主要选取其声乐作品为研究对象来讨论其音乐作品风格。但是不管是那种类型的的作品它所蕴含的内在艺术风格都是一致的。

1、词曲的完美结合

在黄自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属于声乐作品,而在声乐作品中又以艺术歌曲为主。在这些声乐作品中,黄自非常的关注于作品的词曲结合。在艺术歌曲中,歌词一般是诗歌,具有一定的韵味,黄自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是根据诗词的韵律美来进行旋律创作的,在作品中结合了诗的韵律。以《花非花》为例,见谱例

 

2、民族化的和声

    在和声的运用上,黄自是比较大胆的,他在学习阶段接受到的是西方的作曲技法,但是在他的作品创作中却经常将西洋的作曲技法进行民族化,以获得民族特色。如在他的《春思曲》中(见谱例2),在和声的运用上则比较多的使用三和弦和七和弦,与上方的民族音调相协调。另外还在三和弦上加入了六度或七度的辅助音,使得音调与五声民族调式更加的接近,同时也获得了民族的传统韵味。

再如在他的《玫瑰三愿》中,大胆的运用了导七和弦,在和弦的进行中,以属到主为主要关系,并运用了一定的副属和弦,重属导七和弦,为音乐的整体部分增添了不少色彩,并在其中运用了四度五度的叠置和弦(见谱例3),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