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论文题目大全 > >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论文题目大全]

资料分类论文题目大全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本文首先分别从课标和教材两个角度阐述了六年级习作的特征:培育自信心,鼓励自由表达,先仿后作, 重心偏向写作主体,重视想像文写作。接着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论述了六年级习作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六年级习作的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四项习作教学策略:指导自由表达,指导模仿写作,指导写得具体,指导语言转化。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其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难点却是习作教学,在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缓慢是不争的事实。在习作教学中,六年级是起步,高年级是提高,起步无疑比提高难。研究六年级习作的特征,发现六年级习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其应采取的策略,对于即将走上教育岗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范生而言,更迫切,更重要。

 

一 、六年级习作教学的特征

研究六年级习作教学特征,应该从四方面入手:其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其二,小学语文教材,本文选用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三,教师的习作教学;其四,学生的习作实践。本文这部分主要从前二者角度论述六年级习作教学的特征,而后二者则放下一部分。

(一) 从课标看

   课标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对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作出了规定。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从上述课标所确定的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以课标颁布为界,现今六年级写作教学与以往六年级习作教学,有三处相同:一是仍强调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以解决习作素材。二是仍关注怎么写,分别从习作时内容选择、词句运用、标点符号使用、词句修改以及应用文写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三是仍规定每学年16次习作。然亦有两处不同:一是突出培育自信心,二是鼓励自由表达。这是现今六年级习作教学两个显著的特征。

1、培育自信心

钱理群先生以为:“学生在学习写作中,老师在指导写作时,通常遇到的其实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作是外加的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即‘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第三才是‘怎么写’的问题。”[钱理群主编. 对话与发现[M] 语文学习 2002.10]就上述三个层面问题,多年来,小学习作教学重视了指导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和怎么写这两点,可没考虑学生愿不愿意写,忽视了教育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什么。小学生写作大多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而写,对写作畏惧,并由此产生厌恶的情绪。针对这一现状,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以激发写作兴趣;第二学段提出:“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以培育写作自信;第三学段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以强化写作动机。“写作兴趣是学生从事写作活动的积极态度倾向;写作自信即对自己所要进行的写作活动充满信心;写作动机即引发并维持写作活动的内部心理状态,或者说,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写作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 [孙建龙主编. 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P37]

在六年级习作教学中,如何培育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充满信心?课标给出的策略,一是降低写作的难度,“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课标语)二是改变教师对学生习作苛刻的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课标语)三是鼓励学生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习作,“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课标语)以此满足学生写作的成就感,来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鼓励自由表达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写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第二学段中所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指的就是自由表达。到了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就由放到收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在习作教学起始阶段,自由表达较其它方式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有话说。没有写作范围的限制,更没有必须写积极向上的要求。写生活琐事,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且允许童言无忌。如此便易打开儿童的“话匣子”。二是容易写。不要求由写一句话到写两三句话,再到写一段话;不讲求开头、结尾,详略得当,结构完整。没了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烦恼。如此便能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使写作成为一件容易的事。三是凭借口语发展书面语。学龄前儿童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入学后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书面语表达。学习书面语表达,“自由表达”没另起炉灶,依着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我手写我口”,如此便可凭借口语向书面语顺利的过渡。

(二)从教材看

 苏教版习作教材编排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每单元后安排一次大习作,另一条线索是结合部分课文,在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小练笔。六年级习作教材的编排设计也如此。单就六年级习作教材来看,与以往习作教材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与苏教版高年级习作教材也有不同之处。

 1、先仿后作

我国古代传统写作教学有两个相悖的经验,一个是先放后收,宋代谢枋得曾根据先放后收的写作指导原理,编过一本《文章轨范》。这部书共有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放胆文”,后一部分是“小心文”。在“放胆文”的引言中,他写道:“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清代王筠也曾以驯马王例,说明儿童习作先放后收的过程。他说:“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跑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吴忠豪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P29]初学写作者由于不会写作,难免有畏惧心理。这时让其放胆去写,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有利其写作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另一个是先仿后作,西汉杨雄率先提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他所说的“善为之”即指善作文。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后来程端礼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强调读与写的关系。[朱水根主编. 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P100]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第一,写作始于仿写,当学生已有心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不足以应对写作要求和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时,仿写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参照,降低了作文起始阶段的难度;第二,在阅读——写作迁移的过程中,仿写以中介身份,通过阅读——模仿——写作的模式,成为建立稳定的作文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第三,仿写是创造性写作的基础,它为文章写作的创新提供了认知和技能上的必备条件。[刘淼著 作文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P105]

课标中习作教学的思路是先放后收,在六年级让学生自由表达,到高年级则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并在写作上还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苏教版习作教材编写的思路则是先仿后作,六年级习作教材大多数提供范文,供学生模仿;到了高年级范文逐渐减少,让学生凭借已有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进行写作。

2、重心偏向写作主体

小学生习作主要是写人、事、景、物,以往习作是这样,现今习作依然。不同的是以往习作偏重写作的客体,强调观察,要求把看到的、听到的和亲身经历的,条理清楚地、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现今习作也强调观察,不过,与此同时还突显写作的主体,在写人、事、景、物时,要求学生会发现、谈看法、产生感受。会发现的,如三下第三次习作:“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即使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里,也许有许多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 谈看法的,如四下第四次习作:“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请围绕最近发生的这类事情,相互谈谈看法,再写下来。” 产生感受的,如四下第七次习作:“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师,当一回家长,参加一次文体排练或社区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这体现了现今写作教学的理念和价值取向:“突出写作主体,关注个性发展,激发创新精神。” [孙建龙著 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30]

3、重视想像文写作

以往小学习作教学的内容,从文体上看,主要是记叙文,包括叙事、记人、状物、绘景等;还有一些应用文。从类型上看,有命题作文、看图作文和给材料作文。其中命题作文都是记实的。看图作文,需观察和想像,不过以往的看图作文,强调观察,需要想像的较少。给材料作文又包括扩写、续写、改写和缩写,其中扩写和续写需要想像,但是以往习作教学很少安排。现今苏教版六年级习作教材,每单元后的大习作,从文体上看,也是记叙文、应用文,还增添了童话。编写童话是需要凭借想像的。从类型上看,没有了给材料作文,有看图作文和想像作文。看图作文,与以往的相比,需要想像的成分明显增加,如三下第四次习作:“从下面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像,写一段对话。” 想像作文则主要凭借想像,如四上第一次习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春节、植树节、护士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赶快拿起笔,写出你心中的这个美好节日吧。” 课后的小练笔,也有需要凭借想像的,如三下第五课《雪儿》课后第五题:“默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 四上24课《古诗两首》课后第五题:“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像成一幅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培养的策略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 鲁迅 看图识字 文学季刊(第三期)1934-07-01]四年级(约10~11岁)。”[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P351]这就是说,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是在向以抽象思维为主发展。所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即形象思维,亦即想像。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综上所述,一方面,想像能力培养很重要,另一方面,六年级又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一个好时期。苏教版六年级习作教材如此多地安排需凭借想像进行写作,既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又遵循了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