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网 > >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成因[免费论文网]

资料分类免费论文网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8-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随着电视新闻节目逐渐完成由“播”到“说”的这一过程,电视新闻节目开始走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经济的发展、资讯的增加、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欣赏水平的提高,致使刻板、严肃、说教的正统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观众。所以毋庸置疑的,以发扬新闻娱乐化这一精神下造就出的产物,比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央视的《今晚》、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零距离》、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等极具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就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不止如此,我以为,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3.1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

我国正处于一个从落后、封闭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多元的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人们抱怨人情冷暖、感情淡薄,社会生活压力巨大,竞争无所适从的时候,紧张、失落以及压抑使得人们从来没有这般强烈的需求过某种娱乐,需求某种可以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通道,而与其他娱乐活动相比,或煽情或刺激或搞笑的电视节目形式,新闻报道手段无疑是最惠而不费的一种自我娱乐方式。在受众越来越习惯通过媒介提供的娱乐新闻和其他幽默愉悦的休闲节目去“逃避”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的同时,这种娱乐化现象也逐渐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全社会沉浸于一种无名的娱乐风中,人人皆醉,所以不难判断,在这样的时风之下,新闻娱乐化是那么的顺利成章,而娱乐新闻便也有了它广阔的市场,这即是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社会成因。

3.2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要参与竞争,优胜劣汰,自负盈亏,就必然需要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近些年,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电视、报刊、杂志这些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等此类现代方式又面临着激烈的媒体竞争,越来越拥挤狭小的市场空间必然酝酿了媒体间全方位的殊死搏斗。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电视、电台、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存的媒体激剧增加。据统计,至2002年底,我国报纸2137种,总印数367.83亿份,广播电台306个,电视台360个,广播电视台1300家,广播节目1933套,电视节目2058套,媒体的市场竞争空前的激烈。继广告大战、电视剧大战之后,新闻成为各家电视台争取高收视率的又一战场。由于中央级电视媒体拥有众多的高素质新闻人才、先进的技术装备、分布广泛的新闻网络,所以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几乎都成为乐它们的囊中之物,因此,在“硬新闻”的报道争夺中显现出了绝对的优势。而与中央级电视台相比,省级卫星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等没有实力参与重大新闻的竞争,但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想要竭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新闻道路,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即走“新闻娱乐化”道路。以前编辑部争论的焦点是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而现在关心的是“受众最想听什么?最想看什么?”如何抢占市场就是如何争取利益,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以转而报道社会新闻等内容为主,追求报道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并采用不同以往的新颖方式报道新闻,在不经意间又为新闻娱乐化发展的进程添了砖加了瓦。而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抢夺市场份额,即成为新闻走泛娱乐化道路的市场成因。

3.3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我国的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即新闻事业在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恪守党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的是企业管理的办法,在经济上自主经营,依法纳税,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而新闻媒介作为独立的法人,可以借助其媒介的优势赢利,甚至获得更为巨额的利润。当文化生产与经济利益相统一的时候,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就顺理成章的被这个市场所改写,而重塑出的是经过媒体精心策划的、有机会畅销于受众的新闻商品,受众关心什么,新闻即是什么,这便是目前流行于媒介中“潜规则”。对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更是使得炒作、作秀、摆拍等一系列低劣的手段成为媒体的杀伤性武器,通过娱乐化元素对各类新闻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来获取更高的收视率,更大的发行量。这种效益为王的利润追求,即是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经济成因。

3.4受众的心理需求

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看,媒体把重大严肃的硬新闻变成富有个人色彩、戏剧性和故事性的软新闻,能引发作为个体受众的共鸣,进一步的拉近了受众心理的距离。将新闻聚焦于某一个人物身上,用对个人体验的微观照来代替对社会历史背景的宏观考察。在一些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报导中,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一些人对这场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战争漠不关心,而对女兵林奇、田纳西州的“父子”兵等伊战报道塑造出的媒体“明星”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更是显示出娱乐化浪潮下个人化的魅力。数量可观的受众注意力也因此而被牢牢地维系在媒体周围。受众的需要因为政治背景、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不同,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由于共同的社会需求,受众的心理在某些方面也是相同的,例如好奇心理、猎奇心理等。归根结底,这都是人的本能兴趣。而在新闻娱乐化中,媒体在内容的选择和新闻的表现上恰好满足了人们这种原始的心理需求。

2002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晕倒,国内许多媒体就这一事件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事后几张布什跌倒脸部受伤的图片也登载了出来。受众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在觉得好玩的同时还满足了其泄愤的情绪,中国的受众有谁不愿意看这位堂堂的超级大国的总统呢?

2004年12月24日,杨振宁和翁帆双双走进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领取了结婚证,一时间国内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甚至在头版头条予以曝光。在中国社会,年龄相差悬殊的老少配思想还未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当代,特别是刚刚得到国际殊荣的国际大腕的举动,对于挑战传统思想和引发社会的反思,无疑最具有代表性。受众在茶余饭后讨论讨论传统与现代、伦理与道德、思想与观念的同时,也得到了感情的宣泄。

几年前,连、宋分别代表台湾的国民党和亲民党来大陆进行两岸对话,这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突破和国际事务的重大发展。对于此类重大新闻,中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迅速做出反应,就两岸关系,上到前年下到近几个月的关系变化如出一辙地进行了报道。而中央电视台《社会纪录》却从大陆将于近日赠送两只大熊猫给台湾入手,用熊猫2000年前为战争中的兽类,经过国人长期的驯化而演变成为如今温顺可爱的动物来形象的暗示大陆终会以真情来换取与台湾的两岸关系发展,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表达出枯燥的政治立场,既让人得到了消遣,同时也参与了政治思考,可谓一举双得。

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媒介的使用权及参与权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能够亲身体验到媒体的运作,不仅仅是生理距离上的接近,同时也是心理空间上的接近。让受众亲身参与媒体的各项活动,与媒体融为一体,这是时下流行的游戏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等的惯用手法。亲身体验的参与性、节目难度的挑战性、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对受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从需要使用媒体到参与它的运作过程中,受众向历来蒙着神秘面纱的媒体跨越了一大步,零距离的接触让受众感受到极大满足。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众还没有或很少利用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受众的媒介使用权,但这些已经足以让受众聚集在媒体周围,对这些主动向他们招手的媒体趋之若鹜,新闻娱乐化也因而愈演愈烈。这就是娱乐化新闻的受众基础。

3.5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

如今,新闻媒体为了在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捕风捉影,甚至达到无所不可娱的地步。当然一味的这样娱乐新闻,哗众取宠,也由于一些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淡化了新闻所承担的社会批判功能和舆论导向任务。在这样畸形的采编氛围里,许多有才华有责任感的记者反而会变得无所适从而被视为不合时宜的“另类”。记者以“设套”和“故意为之”激怒采访对象,对方越生气,媒体就越开心,花边新闻也就越吸引人眼球。记者的天职就是采集新闻,与采访对象交朋友,以自己的真诚和坦荡与知情人交流。记者是公正的化身,崇尚客观、伸张正义,抑恶扬善,靠手中的笔和镜头去发现事物并采制新闻。但是近年来,不少记者主持人却屡屡成了同行采访和炒作的对象,成为舆论的焦点。出现了角色上的错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一些人把握不住自己不无关系。记者的采访活动不能被喜欢过度娱乐化的少数人需求所左右,这样就是对受众需求全面性、客观性的不尊重,过分满足了部分人的信息需求,就会损害广大观众的利益。曾经有一位名主持人面对镜头这样说:“有许多观众反映想看看我全身的画面,请摄像师把镜头拉开。”如此自恋的画面在电视上照播不误,这不能不说是泛娱乐化结下的怪果。有些电视台的新闻主播频频参与娱乐性晚会的主持,或者台里也直接安排以娱乐的方式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这样的策划创意其实是把“双刃剑”,可以提高主持人知名度,但也会削弱新闻主播的公信力。

为了充分挖掘利用每一条新闻的价值,炒作、作秀等一系列原本属于娱乐界所热衷的手法,自然就被某些媒体顺理成章地照搬到对各类新闻素材的处理上,通过对娱乐化元素的加入,来制造出一些八卦新闻、花边新闻,以满足一部分受众的猎奇欲、窥视欲。而一些媒体所制定的奖惩措施也对采编人员造成误导,使一些采编人员为利益驱使,不惜捕风捉影,甚至达到无所不可娱的地步。相对于央视新闻娱乐化的严谨,各省台和地方台的娱乐化就显得哗众取宠,有些栏目从制片人、策划人到现场记者,无不过多追求新闻中吸引眼球的部分,而忽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以两年前南京市儿童医院“徐宝宝事件”为例,江苏卫视、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教科频道、十八频道、生活频道等数十个栏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形式多种多样,而一些个别栏目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过多的追求“边角料”,诸如值班医生几点玩的游戏,有没有偷菜,是不是领导亲属,在医院人际关系如何等等,虽然这些“佐料”可以达到满足观众部分心理的作用,但同时也丢失了新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缺少挖掘深度新闻信息,培养高尚审美情趣的能力。以至于将自己从新闻工作的“守门人”变成了娱乐利益的“追随者”。这种角色的错位就造成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自身成因。

3.6西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随着西方政治经济的世界性发展,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也逐渐开始在全世界表现出不可比拟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世界西方化”。西方大众文化的传播为我国新闻娱乐化的存在以及盛行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机会土壤。为吸引眼球,赫赫有名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004年4月21日在其“48小时”新闻节目中播出名为《戴安娜的秘密》的特辑,公布戴安娜王妃弥留之际的照片,引起公众和英国王室的强烈不满 。正如美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美国目前涉足传媒业的大多是商人,他们很少在乎新闻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受西方的影响,在国内,新闻娱乐化的风暴也愈演愈烈。当然,这不是否认娱乐化新闻的价值所在,也有相当好的娱乐化电视新闻节目得到了受众的欢迎,例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凤凰早班车》。国内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都曾创下了新闻节目的收视高峰,并以其新颖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受众的欢迎。但同样的,也有一些媒体走偏了道,把娱乐化新闻与娱乐新闻混成了一个概念。例如上海东方卫视开播不久便被喊停的节目《东方夜谭》,总是把硬新闻进行夸张的软包装、软新闻放大化的手段,目的仅仅是把原来严肃的新闻软化,使受众得到娱乐的效果,可是,这档节目赶上了娱乐化的浪潮,却没有重视新闻基本的性质和意义。在该节目中,经常会把一些国际的政治新闻也搬上台面进行调侃和娱乐。节目并非侧重于分析和报道事态的发展,阐述事件的影响。而是从可看性、娱乐性出发,从题目就可窥一斑:《莫斯科上演“倩女幽魂”女人质手机传情荡气回肠》,甚至主持人在节目中表演拉裤子拉链的动作,这种过于低俗的行为,出现在节目中,短期内是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长期必定会带来不良影响。完全颠覆了新闻的时效性、严肃性、真实性。

在国外,最为极端的例子就是俄罗斯出现的裸体女主播,这些“创新”成了舆论公众的焦点,最终在一片批评声中草草收场。我国新闻娱乐化在融合西方媒体的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的同时,西方文化中所蕴涵的意义层面的东西也无形中渗透和内化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真正含义,使得目前极其热门受追捧的新闻娱乐化对民族文化的生存产生了威胁。也就是说,西方媒体所崇尚的“信息和娱乐领域已经融为一体”的理念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这即是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外界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