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答辩自述 > >

后勤管理系统论文[答辩自述]

资料分类答辩自述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4-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后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势在必行,它将推动企业后勤管理的发展。

 

国内外现状的研究

1 、国外现状

计算机的发明应用,被视为人类的第三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一次飞跃。过去的革命最高成就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是手的延长,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做到“用机器控制机器”,是脑的延伸。计算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工具及途径。在西方国家,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阶段(EDP)、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和职能管理系统阶段(IMS)。

据统计,目前,美国在财务会计上占有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后勤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是80—90%;在计算机应用发展较快的国家中,计算机应用于经济管理的占80%;用于科技计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事实上,之所以说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要远远领先于我国企业,一方面是上面所部分列举的业已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一点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于信息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多数企业早已经启动了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在这些企业眼中,信息化无疑是自身决胜未来的必备法宝。

2、 国内状况

随着我国近年来信息通信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发展进程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目前在整体的基础建设实施程度和应用层次方面都较发达国家要低。另外,在企业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投入方面,我国企业同国外发达企业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十几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从1973年开始的,83年以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由于后勤管理在社会大生产中占用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达到95%以上,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80年代初开始的。起步虽晚,但发展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后勤MIS的建设方案

(一) 基本思路

1、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它的任务是尽可能彻底地检查出程序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其目的是检验系统"做得怎样?"。这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步骤:模块测试,测试每个模块的程序是否有错误;组装测试,测试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确认测试,测试整个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该阶段结束应交付测试报告,说明测试数据的选择,测试用例以及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测试发现问题之后要经过调试找出错误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改正。是基于系统整体需求说明书的黑盒类测试,应覆盖系统所有联合的部件。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相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

在MIS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措施保证软件质量,但是实际开发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系统中通常可能隐藏着错误和缺陷,未经周密测试的系统投入运行,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系统测试是MIS开发过程中为保证软件质量必须进行的工作。大量统计资料表明,系统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MIS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测试工作。

从产品角度看,测试计划中的测试项目包括软件结构中的分系统层、子系统层、功能模块层、程序模块层中的各类模块,从测试本身看,分为单元测试,组合测试,确认测试等。测试对象是随阶段而异的,最基本、最初的测试是单元测试,后面的组合测试、确认测试都是以被测过的模块作为测试对象的。可分为:单元测试、组合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用户验收测试等步骤。

在系统测试完成后,进行的验收测试,它是企业在实际应用环境中所进行的真实数据测试。

在具体的测试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由程序设计者之外的人进行测试;测试用例应由两部分组成: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应选用不合理的输入数据与非法输入测试;不仅要检验程序是否实现预期功能,还应检查程序是否做了不应该做的工作;集中测试容易出错的程序模块;对程序修改以后,必须重新进行测试。

2、系统的运行及维护

(1)程序的维护:就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系统的活动。

(2)数据文件的维护:指的是按照企业的要求对数据文件进行不定期的修改。

(3)代码的维护:随着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可能会出现旧代码不能适应新要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变更代码,予以维护。

(4)设备的维护:指的是对系统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

本系统的日常维护由企业的专人来负责,如果出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开发者来负责。

(二) 实施方案

1、 基础调研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主要通过座谈、询问及发放征询意见表等方法来了解他们对信息系统的需求情况。主要了解的对象有:

(1)各部门、科室的负责人

(2)使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3)各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层负责人

(4)供应站负责运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通过对以上人员的需求调查得知,以前的后勤管理重于局部临时的管理,采用的则是行政管理法、经济管理法和人工的标准管理、法规管理手段;主要是经验管理和人工管理,管理效率低、层次多、范围小、时效短、工作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因而,建立一套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各单位的需求虽然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所需的信息要求

 (2)企业所需的处理要求

(3)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的要求: 

本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描述工具,以信息系统

中应有的数据流程和数据结构来描述系统。

 

系统的维护

系统的维护主要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纠错性维护:由于本系统测试不可能揭露系统中存在的所有错误,所以当系统运行到一定时期后会暴露出系统内隐藏的错误,这时候要及时纠正。

  适应性维护:这里指为了使本系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来的系统不能适应新的软硬件,另一方面,应用的对象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将导致系统不能适应新的应用环境,因此,有必要对系统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时时都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完善性维护:要根据企业管理人员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来不断扩充原有的系统的功能。

预防性维护: 把维护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来延长本系统的使用寿命。

据统计,完善性维护占所有维护工作总数的50%左右。可见,系统维护工作中,一半以上的工作是对系统的完善,一定要多加注意。

四、系统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另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其开发方法从早期的生命周期法到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原型法,再到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以致现在最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的出现,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性能都在不断地提高。本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若不适时进行调整、改进、完善,必将被更新的、功能更完善的后勤管理系统所代替。

  我通过开发这个管理信息系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应用能力;借此机会,深深地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