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文献代码 > >

国产谍战剧发展现状[文献代码]

资料分类文献代码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2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国的谍战剧有着自己独特的背景,这与国外的谍战剧,如《谍影重重》、《巴黎谍影》、《极限特工》等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国外对谍战剧的研究微乎其微,仅仅在外文期刊网上找到2篇关于谍战的文章“Spy Television”和“Red Spies Everywhere”。而相对于数量庞大的作品,国内学界对谍战剧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有关谍战剧的理论专著较为缺乏,大多研究集中在各类学术论文中。通过阅读、整理归纳,笔者发现既有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叙事学为基础

当今社会,电视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故事叙述者。学者于德山说,“电视融图像、声音、叙事媒介为一体,能现场同步地对事件进行记录描述,它已成为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叙事媒介。”目前大多学者所进行的谍战剧研究主要是从人物形象、叙事特点、叙事策略等叙事方面展开。比如张康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大陆谍战题材影片的叙事学研究》,范凯的论文《中国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研究》,邹旭林的论文《中国现代谍战叙事研究》等等,都是以叙事学为理论基础,对谍战剧展开研究,分析其叙事内容与叙事方法。

(二)以传播学为基础

目前以传播学的理论工具来解析谍战剧的文献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展开,一种是线性解读,梳理谍战剧产生的背景,兴盛的原因,并思考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之道。如李琦的文章《谍战剧:对一种传播现象的思考》,张诗颖的文章《浅谈国产谍战剧热播现象的思考》,苗露的论文《中国谍战类影视剧研究(1950-2011)》等等。

另一种是文本分析,通过某一个或者两个固定的谍战剧文本,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地作影评式的分析。如南华的文章《从<潜伏>看谍战剧的热播与发展》,夏江玲的论文《“暗算”间的斗智斗勇“潜伏”中的跌宕人生——新世纪中国谍战题材电视剧类型研究》,黄丹丹的文章《谍战剧的“偶像化”倾向——<伪装者>在谍战剧发展历程中的新突破》等。

此外,还有从受众的角度分析,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读受众观剧心理,分析谍战剧热播原因等。主要有谭畅的文章《我们需要怎样的谍战剧》,孙朋飞、张蕾、余宁的论文《探析新时期国产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受众心理》。

(三)以经济学为基础

在消费时代,电视剧是一种披着文化外衣的商品,一些经济学者对电视剧的生产、销售、消费环节也开始关注。如王传领的论文《消费主义视野下新世纪谍战剧解读》等,就认为谍战剧从创作到传播的各个环节都以电视剧市场的反应为准绳,努力提高观赏性,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谍战剧的文章并不多见,关注的范围也有限。

(四)其他

谍战剧的热播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冷静思考,对于谍战剧的未来,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类时评文章通过对谍战剧在资本和创作两方面所处的困境进行揭示,分析谍战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出值得影视制作人和创作者学习、借鉴的经验。如高媛媛的文章《谍战剧偶像化之路行不通》,余泽人的文章《是“谍战”还是“偶像”?中国电视剧陷入同质化》等。

尽管谍战剧在荧屏上的热播已引起了学界对于谍战剧的研究兴趣,面对不断涌现的谍战电视剧作品,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和深度仍然有待完善和提高。国内对谍战剧的研究,多是一些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虽然面面俱到,对谍战剧的各个构成元素进行了分析,但却深度不足,并且内容和观点比较雷同。而对于一些优秀文本的分析,尽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作品的分析也颇具深度,但却缺乏对谍战剧的整体把握。近年来,随着谍战剧创作的不断创新和积极探索,很多优秀文本接连出现,许多艺术经验需要系统梳理。

因此,笔者认为在纵向上梳理国产谍战剧的发展历史,在横向上对比分析文本的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情节等构成元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通过对谍战剧的概念作出界定,明确本文研究的具体对象;

2.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分析国产谍战剧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

3.分析国产谍战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结合实际,针对国产谍战剧发展中暴露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处理对策。

 

通过对谍战剧的研究不难发现,新世纪谍战剧与上世纪的反特片已经大不相同。它在创作、传播与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谍战剧惊险、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对它的热情有增不减。谍战剧从最初的脸谱化到个性化的逐步转变,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风格特色,更有其深层次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

(二)谍战剧的含义和特点。

谍战剧是指以间谍活动和谍报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潜伏敌人内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剧情时间为国共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时期,参与斗争的政治势力有中日两国、国共两党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安人员和破坏者之间。其中中日、国共两种斗争力量可能在剧中同时出现,通过对不同阵营间斗争的表现,歌颂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以及坚守信仰的高尚品格。

关于谍战剧的特点可简单归纳为以下三点:

1、主题宏大。当下谍战剧的宏大主题主要是将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变迁与历史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其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鲜明的民族大义的选择以及在和平建国时期为保国安民而无私奉献的精神,给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以审视昨天、反思历史、重现主流价值观念的意义。

2、英雄情结。电影是“梦工厂”,影视剧中的英雄人物成就了平凡人在普通生活心灵深处的自我实现的英雄情结。而在中国,影视剧对英雄的钟爱更明显。仅“对北京电影制片厂1994年所拍摄的全部故事片的基本母题的统计分析,北影厂1994年共拍摄故事片23部,其中基本母题有“英雄”的共13部,占56.2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谍战剧正是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刻意张扬着这种“英雄情结”,以非正面战场的谍战英雄为主角,一方面从正面彰显了英雄在人们心中那种挥之不去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敬仰。

信仰建构。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谍战剧不容置疑的叙事主题,但这些英雄矢志不渝、执着追求的顽强意志最终要归结到人的信仰这一具有普泛性的叙事主题上。间谍工作的特殊性,使其与现世的所谓“名利场”相差甚远,成功了也没有鲜花和掌声,但他们依然出生入死、不惜伤害亲人的感情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任务、坚守信仰。把“个体信仰”巧妙地植入“主旋律”的叙事中,是当下谍战剧的另一个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