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毕业文献 > >

幼儿告状行为的论文[毕业文献]

资料分类毕业文献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11-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

1.内部因素

(1)自我中心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认为,“自我中心”是幼儿思维的一种状态。在幼儿时期,儿童的行为和想法、认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能区别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观点,还存在着别人的观点,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事物,不认为其他人有不一样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会逐渐去除。在小班幼儿的身上,这种“自我中心”表现的最突出。小班幼儿的告状大多从自身出发,他们不能理解同伴的行为,把同伴的不一致行为或者是友好行为都当做是攻击性行为,从而向教师告状。

(2)依赖成人

目前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多对一的家庭结构使得大多数幼儿都十分依赖成人,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的依赖性更为严重,表现为他们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情,也不愿意自己动脑想事情。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情况没有自己的判断与应变能力,因此在家里,幼儿依靠家长,到幼儿园,自然更依靠老师。同时由于小班幼儿认知水平低,对事物的评价有依从性、表面性等特点,往往就依赖成人的评价。如“老师,某某讲话了。”“老师,某某乱跑了。”“老师,某某乱拿玩具”他们告状的内容就是要依赖老师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表现。也正是由于小班幼儿的依赖性强,当他们发生“告状”行为时,只要教师能全面的耐心地把事情解释给他们听,他们便会很快释然,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3)自我表现

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每个家庭的中心,是家庭中最受关注的人,家中的话题、活动都是围绕这个“宝贝” 。但是到了幼儿园之后,班级二十几孩子导致幼儿没有在家的“待遇”。另一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出,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尤其是幼儿时期的孩子们。他们希望得到同伴以及教师的关注以及赞扬,于是,

“告状”成为了小班幼儿表现自我的最好的办法。比如“老师,某某乱收玩具,就我一个人在认真收玩具。”“老师,某某还不起床,我已经穿好衣服了。”这些告状的内容,其实都是希望能够引起同伴以及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表扬,可以成为同伴们的榜样。

2.外部因素

(1)错误的师幼互动

在幼儿园中,部分教师会在常规管理时,会不自觉地使用命令式的用语。将教师与幼儿局限在上下的关系中,用训导来来代替全面的教育行为。“现在来听老师说要求”“刚刚老师说的现在应该干什么”等之类的教师用语往往会限制幼儿自由、主动地交流、交往。出于对教师的“权威”,幼儿会出现很多询问式的“告状”,将自己的行为规范,来确保自己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2)家庭教育的影响

不当的家庭教育也是造成幼儿喜爱告状的重要原因。幼儿在家庭当中一直被灌输不能受到一丁点的委屈。在家里,有家人“保护和包办”,在孩子“吃亏”时,会亲自出马,为孩子“讨回公道”;孩子刚上幼儿园,更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了

“欺负”。于是,新入园的幼儿家长送孩子们上幼儿园时,总会说上这么一句,“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欺负你,你一定要告诉老师。”孩子回到家,第一句就是询问“今天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欺负你,来告诉爸爸妈妈。”把幼儿的告状行为理解为“勇敢和长大”。当然,这种对孩子的关心在本质上没有错,但是却在一定程度鼓励了幼儿的告状行为,影响了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

(3)错误的儿童观

传统的儿童观将儿童看作是家庭的附属物,他们并不享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权力,也并不能完全独立,在父母眼里,孩子就应该听安排,不可以“自作主张”。到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国的家长,还不会尊重幼儿是独立的人体,依然认为孩子自己的想法做法都是幼稚与无知的。于是乎,为孩子包办一切,做一切的决定。到了幼儿园之后,要求孩子凡是要多问老师,要多听老师的话,不可以自己擅自做主。而这样的错误的儿童观,造成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凡事问老师,凡事先“告状”的现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面影响了小班幼儿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建议

 

1.小班幼儿告状的指导策略的重要意义

 

(1)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

在幼儿园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或看到幼儿的“告状”行为。“告状”行为是幼儿在社会化进程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特别是,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低、生活经验不足、对成人的依赖程度深、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全等等原因,导致他们不能对自身或者周围的事物做出全面完整的应对,所以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更加频繁,“告状”内容更加琐碎,“告状”方式更加直接。可以说,“告状”占据了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当然,也使得幼儿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所以,对于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效率,同时减轻教师压力、为幼儿园的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

(2)小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发展

在幼儿园中,小班幼儿对告状现象的认识大多是不正确的, 所以对小班幼儿告状进行指导策略,也是在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分辨是非的过程。在充分了解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小班幼儿的社会行为的规律,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更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以及健康、积极的人格。

2.师幼互动的方式

(1)了解动机目的,区别对待

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时,要先了解幼儿告状的不同的动机。因为每个幼儿的告状原因动机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处理时也应该因人而异,不能够“一概而论”徒增对幼儿的伤害。所以,对待幼儿告状,教师首先要通过“三步走”的方式,即

“听内容、看举动、问情况”来了解幼儿的告状动机。再根据幼儿告状以及性格的不同的特点来解决问题。对于“寻求帮助”型的告状,教师要先了解告状的原因,对于“欺人者”要给予批评,对于“被欺负者”要给予适当的保护和安慰。对于“自我中心”型的告状,教师要赋予耐心,要慢慢地引导幼儿去除自我中心,通过一些移情的训练和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分辨同伴的行为是好是坏,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对于“表现自我”型,教师不宜给予“告状者”鼓励,也不宜直接批评另一个儿童,而是引导幼儿学会帮助同伴,鼓励同伴。对于“检举他人”型, 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事情的经过,不能片面听取“告状人”一人之言,不能放任不管,使得班级纪律紊乱,更不能不加思考的表扬或者批评,使得幼儿养成爱攀比、喜嫉妒的心理。对于“规则导向”型,这类告状的出现,意味着幼儿规则意识的萌芽,但若处理不当,会让“告状”的儿童以及其他幼儿模仿不良的行为,所以需要教师公平公正的来明确规则等等。当然针对频繁告状的幼儿来说,冷处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办法。

(2)引导幼儿主观能动的解决问题

小班幼儿在接触到同伴的一些“打扰”行为时,往往不能通过自己来协调问题冲突,所以会直接转向老师来“告状”。作为教师,引导幼儿主观能动的解决与同伴之间的问题与冲突,是指导幼儿告状行为策略的关键之一。教师要明确幼儿是一日生活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帮助幼儿解决,而是引导幼儿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利用间接地指导来帮助幼儿,让幼儿慢慢体会遇到问题后向老师告状不是唯一的途径,自己也有能力处理与尝试。

3.教学中进行转变

(1)在故事欣赏中,培养良好的品德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 5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型,因此,小班幼儿很喜爱进行故事欣赏。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故事情节,来纠正幼儿不当的告状行为。还可以在故事中为幼儿树立榜样,进而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到榜样的力量,明白同伴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关爱,从而减少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2)在角色表演中,培养独立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让幼儿学习去讨论去判断去评价相应的情境中的人物的行为,让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类方法,可以使得幼儿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又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4.家庭教育

(1)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通常采用的养育和指导儿童行为的方式,它们表现在对孩子的控制、关爱、期望以及具体采用的管教方式。”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将父母教养类型分为四种,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后三种类型无论是在教养方法以及教养态度上都很成问题,势必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有很深的影响,增加幼儿各方面的告状行为。所以,指导幼儿告状行为,要从父母家庭做起,我们希望用良好的教养方式来指导幼儿的告状行为,如权威型,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做合理期待。理性地、民主地、耐心地教育幼儿,不做不当的示范,不做错误的“灌输”,指导幼儿独立、鼓励幼儿思考,使幼儿逐渐去掉错误的告状习惯。

(2)家庭结构的影响

现在“多对一”的家庭结构,很容易使得幼儿不爱思考,不爱动手,“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惯,从而使得幼儿刚入幼儿园就喜欢频繁地告状。所以,想要对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指导,对于“家庭”的教育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避免爷爷奶奶一辈对孩子的溺爱,爱的不理智,会使得幼儿过分自我,使得幼儿增加“自我中心”型的告状。所以,在幼儿与同伴之间有矛盾时,长辈不能着急“护犊子”,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先思考解决 。其次,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孩子安全感。在幼儿园中我们也经常听见“我爸爸说过,我妈妈说过”等等,这说明父母的话对孩子也很重要,父母的教导对孩子很有效果。所以,父母直接地正确地教育孩子,也可以有效改善幼儿的错误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