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毕业文献 > >

语文阅读题[毕业文献]

资料分类毕业文献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5-3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阅读感悟、个性体验的读书方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激发学生情趣盎然地主动、生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因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语)。 

新课程理念在新世纪的创生,为我们照亮了迷径。鉴于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不仅是知识,更是人文的;不仅是传递知识的物的载体,更是生命交往的美的诗情。 

解读新课程,我们会发现课程教学本来就应当是一首诗。马卡连柯的《教育诗》早就理直气壮地把教育说成是诗。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是与诗一样激情、含蓄、精湛,不是同样具有艺术的智慧精神,极需以艺术化、美学化的人生态度去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芽更应当看到语文学科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和诗中的美。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该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已经不把读写看成是一种纯技巧的单向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对话、民主交往过程中学生充满生命激情的主动发展、生动发展的行为。这本身就是一首诗,它启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定诗意才是语文教学的发展。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是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自孔子以来2500多年的“诗教”文化,无疑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教育对“诗”的追寻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充满诗情的教育往往是成功的教育。我国伟大教育家,素以脚踏实地、眼睛向下著称的陶行知先生,同时也是奉行诗教的最为虔诚的教师。他说:“我们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地扩大开去,使每个中国人、世界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吟读我们这个诗歌大国浩如烟海的佳作,我们所能获得的那种“诗感”(对诗的直觉感知)与“课感”(对课堂教学的直觉感知)是那么血脉相通;既严正,又自由;既精深,又舒展;既深沉厚重、气象万千,又和畅舒达、脉脉含情,在热烈中透射出几多恬静,在率直中有着不尽的微妙……这种“诗感”与“课感”的和谐相通,不正是我们追寻的新课堂的诗境诗! 

诗是最激情的,课堂教学也应当是师生激情燃烧的神圣殿堂;诗是含蓄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便是潜移默化的含蓄;诗是和谐的,集音韵美、形态美和精神美于一体,水乳交融,课堂教学更应当是一个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诗是生动的,风姿万千、各具魅力,课堂教学的追求又何尝不是如此充满生命活力。一个低年级的“学困生”,老把字写错。一次,老师叫他在黑板上听写,其中有个“兔”字又写错了,少了一点。老师说,“很好, 今天你大有进步,‘兔’字大部分都写对了,距离完全写正确,只差一点,再努力一下,把它写对。”在老师的暗示下,那位学生加上了一点,写对了,获得了满堂掌声。对“学困生”的错误竟然也可以作积极的正面肯定评价。正是由于老师温馨呵护,使这位“学困生”终于品尝了一次成功的喜悦。这是教学艺术,可又何尝不是一首感人的“诗”。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意的追寻。

阅读是夯实教师人文底蕴,提高其思想境界与文化品味的基础工程,也是孩子们增长知识的基础。阅读是吸收的通道,表达则是个人积累的外化形式。它包括流畅、自然、准确、得体的口语表达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成理的书面表达。口语表达还要强调普通话的运用,书面表达要讲究书写的美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课教师,深深感到,语文老师的口头表达要坚决杜绝:词汇贫乏、句式单调、重复哆嗦、节奏不当、甚至语音不准等缺失。我以为,丰富口头表达的内容比提高口头表达的技巧(如语音、节奏、停顿)要难得多。口头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思想、有魅力,仍然取决于个人的阅读与积累,取决于个人的书面表达水准。足见阅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读,更在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