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建筑共18层,其中地下1层,地上17层,为钢砼框架结构(二级耐火等级)。地下一层层高为5.0米,一—四层、十四层层高为4.8米,其他每一个楼层都是3.9米。
一般在市政管网存在的情况下,给水系统可以利用其提供的压力。经提供的资料显示,其压力为20个水头,在建筑物北侧15米处的道路旁,管网上面有1.6米厚度的土。排水管道的管径为500毫米,设置在建筑物的东西侧,距离建筑物15米,并有1.8米的覆土厚。
排水系统一般会产生大量噪音,对于室内要求安静的建筑,其管道必须暗装。此办公楼还要求24小时不间断的热水供应,集中热水供应则可以满足全天供水要求。建筑除了给水、排水、热水系统,还要有保障期安全性的系统存在。此时消防系和喷淋系统就发挥其保卫的功能了。要求单独设置。
给水系统:本建筑工程采用的是分区供给水,任务书中给出室外市政管网固有水压,粗略估计可以为低区一至三层直接供水;五至十七层为高层,在此种情况下,应在屋顶上面设置水箱供水,在地下室可以设置水泵。PPR塑料管应用在给水方面较多较经济,所以选用这种管材。立管的话,则更要讲究,因其承受的压力相对更大,这里则选择衬塑钢管。
为保证建筑物在使用的时候安全方面有保障,消防系统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都属于消防系统的范畴。设计消火栓系统时,应遵循环状敷设的规则,并设置一个水泵按钮于消火栓箱内部,以便直接开启水泵。自动喷淋系统设置在一些特定的位置,例如走廊、餐厅、电梯间。本设计有电梯间,在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热水系统和给水系统比较相似,其分区也是一致的。这点恰巧也平衡了冷热水之间的压力。PP-R给水聚丙烯材料在热水管界广为使用,所以选用此种管材。
仔细观察图纸可以得知办公楼的污废水不是很多,所以污废水分流是没有必要的,既浪费管材又占用空间,增加经济负担。合流制符合条件,充分发挥了优势。选择管材则根据不同用处选择不同,通常UPVC应用较广泛,但主立管的材料选择最好换一种承受压力能力强的管材,经仔细挑选,最终确定螺纹钢管更为合适。
此次毕业设计是结合了大学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并与他人讨论其设计的要点,互相交流,才达到了经济实用、安全舒适的设计效果,设计的整个建筑既节能又环保,足以满足用户的使用。
关键词:常州建设局;分区;给水;热水;消防;排水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1
1.1 设计资料-2
图纸资料-2
气象资料-2
2设计说明书-4
2.1建筑给水工程-4
2.1.1设计方案的比选-4
2.1.2给水系统的组成-5
2.1.3管材和附件的选用-5
2.1.4 给水管道布置与安装-6
2.2建筑消防工程-7
2.2.1设计基本参数-7
2.2.2消火栓系统-7
2.2.3室内消火栓系统-7
2.3建筑热水工程-8
2.3.1热水供应系统类型-8
2.3.2热水系统的组成-8
2.3.3 热源选择-8
2.3.4 加热方式及加热设备-8
2.4管材及附件的选用-9
2.4.5.1热水管材-9
2.3.6管道的布置与敷设-9
2.4建筑排水工程-10
2.4.1排水水质及其特点-10
2.4.2排水方案以及类型的确定-10
2.4.3排水系统的组成-11
2.4.5 雨水系统-11
2.4.6排水管材-11
2.4.7 排水管道布置及敷设-11
3建筑给水系统计算-12
3.1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12
3.2办公楼用水量计算-13
3.3给水管网水力计算-13
3.3.1设计秒流量-14
3.4水池、水表的计算-19
3.4.1水池容积的确定-19
3.4.2水表选择-19
3.5给水设备的计算与选择-20
3.5.1高区给水设备计算与选择-20
4建筑消防系统计算-21
4.1.1消火栓栓口所需压力计算-21
4.1.2消防系统计算-22
4.1.3消防增压和贮水设备-23
4.1.4 减压孔板的设计计算-24
4.1.5消防立管管径校核-24
4.1.6水泵结合器及室外消火栓的确定-25
4.1.7消火栓减压及屋顶试验用消火栓-25
4.2 喷淋系统的计算-25
4.2.1 喷头喷出的水量计算-25
4.2.2 流量调整-26
4.2.3湿式系统的水力计算-26
4.2.4 末端试水装置的设置-27
5热水系统设计计算-28
5.1热水供应计算-28
5.5.1本办公楼耗热量计算-28
5.5.2本办公楼计算小时用水量-28
5.5.3换热面积的计算-29
5.2贮水容积计算-30
V=1.0*35922=35933L=35.9 m3-30
5.3 设备选型-30
5.4 热水配水管网的计算-30
5.5热水循环管网的水力计算-33
5.6选择循环水泵-34
6建筑排水系统计算-35
6.1排水管道水力计算-35
6.1.1排水设计秒流量-35
6.1.2排水管网的水力计算-35
6.2化粪池-43
6.3集水池-43
6.4雨水排水设计计算-45
结论-47
致谢-48
参考文献-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