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设计总结 > >

幼儿课堂游戏[设计总结]

资料分类设计总结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身份

研究者对所观察记录的 96 例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情况进行了详录,并对教师介入指导的身份分别作了整理和统计,发现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介入身份:一是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幼儿角色游戏,帮助或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帮助幼儿增进对规则的认识、二是以游戏角色的身份间接参与幼儿的角色游戏,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合作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或者引导幼儿解决出现的问题、三是糅合于游戏者和教育者之间的身份,即教师运用包含游戏情境的语言对幼儿游戏进行干预并指导。

教育者即以教师的形象直接介入,在研究者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以教育者的形象出现在角色游戏中屡见不鲜,他们多在游戏进行中产生的各类问题时和言行不符合规则的制定时出现,出现时候的指导用语多半是以教育的口吻,如“xxx,你的眼睛在看哪里”“你的盘子都是可以拿出来用的知道吗?”等以权威者的口吻来指导游戏中幼儿的一言一行,案例如下:

到了玩角色游戏的时间,几个岗位张罗着开张了,“灌汤包”店的小 A 放开嗓子开始张罗了“灌汤包买一送一”“灌汤包开门啦”正在这时,老师走过来“xxx,快小便洗手喝水去”,小A 轻声地“喝了”,老师:“没有,xx 跟我投诉了,赶快小便洗手去”,老师的语气较为严厉,这时候,小 A 怏怏地离开了“灌汤包”店。

上述案例的介入是为典型的“教育者身份”,游戏的一开始,这位小 A 就投入了游戏的情节中,有滋有味,教师的介入,“强调规则第一”的态度使得小 A 立马从游戏的情境中脱离,在小声的反驳了一句后,迫于教师的语气,离开了汤包店。

2、以游戏者身份介入

当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幼儿游戏的气氛是较为宽松的。比如教师扮成“病人”去医院做检查,教师扮成“顾客”去小超市购物、去小银行取钱。案例如下:

蛋糕店经营中,店长带着厨师帽坐在收银台望着,这时主班老师走过去,蹲下身来看了看菜单,指着其中一张图片说:

主班:“我想要这个蛋糕还有吗?”

店长:“没有了”,店长指了指旁边的货架:“你看看那边有没有什么”主班:“我不知道哪里有什么,你给我介绍一下吧”

于是幼儿走到货架旁,用手指着货架上的仿真蛋糕:“这是小蜗牛、小蛋糕、小章鱼,还有大蛋糕,还有我个像我帽子,还有很多蛋糕都在这”

主班:“那我想要一个小蜗牛蛋糕和小章鱼蛋糕”,幼儿拿了两个蛋糕在桌子上,主班问道“多少钱啊”

店长:“一共一块”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游戏者身份介入,和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角色间的交流,通过游戏情节的双向互动,教师在以间接的方式尝试着引导幼儿,如让幼儿介绍货架上蛋糕的种类等,幼儿也运用了较为丰富的语言并展开了想象热情地向这位客人作了介绍。

 

3.以交叉者身份介入

介于教师和游戏者之间的身份,既不是直接、垂直介入,也不是以间接的形式介入。如教师询问幼儿“等一下还回去照顾宝宝吗?”“有人来挂号了,你快去啊”这类教师介入时,既留意着幼儿的游戏情境,又以教师的身份指导并提出要求。案例如下:

教师在一旁观察着,“小司机”驾驶着小车子开心地跑来跑去,这个时候教师突然对司机说“哎,他抢走生意了”,“小司机”停下来“哪个抢生意”啊,教师指了指哪里示意“你说哪个呀?”这时小司机驾驶着车子跑到了另一位“司机”哪里去了。

教师的不同身份介入,体现了角色游戏的性质:游戏性和教育性,教师作为一个游戏共同体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丰富幼儿的体验,又要对游戏中的规则要求以及出现的问题给予明确的指导,因此教师的身份就相对应的产生了:“游戏者”身份和“教育者”身份,除此之外交叉者是最少见的,因为这种身份辨识度较低,较容易趋向教师身份,且两种身份的融合度对于教师来说也较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