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课题研究 > >

资产负债管理论文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课题研究]

资料分类课题研究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3-3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1。国外研究现状

资产负债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经过两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下形成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银行经营管理方法和制度,至今大体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受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四个主要阶段,逐步发展到运用一系列复杂的、精确的组合管理技术对资产负债进行规划和调整,形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的综合理论。

国外商业银行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研究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西方商业银行十分注重资产负债的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并在90年代中后期得到迅速发展 ,形成了银行管理者对其持有的资产负债的类型、数量、资产负债的总量及其组合,通过利率管理、管理费用的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管理和税收管理等政策同时作出决策的一种综合性资金管理方法。

Lileikiene.Angele(2008)指出商业银行按一定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如信贷、证券投资等角度,也不单纯站在资金来源,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态,通过调整总体资产负债的持续期,维持银行正常的净值,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J.Christopher, S.和Bamidele(2009)则发现,如今的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急剧波动,与此同时,单纯地靠资产风险管理或者负债风险管理为理论载体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突出强调平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管理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了,这一理论同时还强调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Thomas.Meyer和James.Du Sen Berri and Robert Aliber(2007)重点阐述了金融机构与货币及经济之间的关系,考虑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经济产出的关系,从国际宏观层面全方位地论述了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发展,涵盖了信贷变量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各种路径,深入地探究了国际货币制度的方方面面。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刚刚开始,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落后,而现实经济活动却迫切需要这一理论的支撑。90年代以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界、理论研究机构,都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翻译引进国外先进理论,或著书立说,或试行资产负债管理操作办法。从理论界来看,有关资产负债管理,包括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的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出现,从所取得研究成果来看,无论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日渐丰富,日趋成熟。

1.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存在的问题

冯国富、刘洋和原泉(2008)认为,造成我国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较低的原因是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银行资产的80%以上都是信贷资产,且短期资产长期化十分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和多样性要求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而罗雪飞(2005)则提出是由于人员素质较低,相关专业人才匮乏,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机构及职能不健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机制欠完善等原因。 

刘和智、王磊(2005)则表示,造成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加剧且盈利性受到影响的很大部分原因都来自于政府监管行为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由于商业银行仍旧处于按行政区协调管理各机构及网点的状态,所以很难避免行政管理对各家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干预。同时,很多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缺乏合理性,资产负债比例较高,较大一部分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便只能将保全现有资产作为工作重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前进步伐受到制约,影响了商业银行科学化、安全化的进程。

2.解决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建议

刘昱临和王瑾玉(2005)认为:商业银行要尽快努力提升效率意识,注重商业银行内涵,改变以往一味地向外延伸扩展,设立金融机构的做法,粗放式的资金使用方法也应随之向节约型、集中型转变,并运用有效方法盘活不良资产,使资金有效利用。同时重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加强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提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制度,建立决策机构、组织协调机构,并让各机构各职能部门间相互适应。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以此为工具,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服务。还要多研究多探讨,运用各种方法,如电子通讯技术,改变当前的不良局面,突破经营管理围绕指标管理的束缚,多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全方位、多手段地走上现代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道路。

孙亦舟(2008)表示非常有必要对整个社会的金融环境进行整顿,使之达到净化的目的,深层次的转变政府职能,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减少直接干预的程度和范围,让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限得到提升。整个金融界,要加强管理,改善方式,从大局出发,统筹安排,全面清理,在确定基数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区别对待,分级实施,使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崔佃光(2008)则提出需要转换观念,确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经营战略,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外部环境,改革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推行比例管理提供保障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