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开题助手 > >

追风筝的人简介[开题助手]

资料分类开题助手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用英文写的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第一篇小说,它被翻译成55种语言,在70多个国家陆续出版,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好评,几乎囊括了英语世界的所有文学新人奖,并创下了同时占据九大图书排行榜榜首长达数十周之久的记录。《出版商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杂志上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出版商周刊》评价它“同时兼具时代感与高度文学质感”。

国内目前关于《追风筝的人》的研究论文有700余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分析、背叛与救赎主题研讨、原型研究、成长小说解读以及风筝意象解析等方面。李静在《<追风筝的人> 中哈桑形象解读》一文把哈桑的形象概括为种族歧视和集体迫害的牺牲品。关于背叛和救赎,李玉霞在《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背叛与救赎》中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身处不同阶级和宗教信仰里的友谊与背叛,探讨了人性的本质与救赎。左鑫在《<追风筝的人>的圣经原型探析》一文中借助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哈桑和阿米尔的原型进行探究,深入分析了阿米尔和哈桑的性格、行为及经历,发现圣经中的亚当和该隐正是阿米尔的原型,而替罪羊则是哈桑的原型。原型人物的使用,让阿米尔和哈桑的形象更具有代表性,也使作品的价值更加深远。除此以外还有从成长小说角度解析的,张坤媛的《从成长主题分析<追风筝的人>》一文,从成长的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仪式三个方面来分析文本,展现主人公从背叛到救赎这一成长历程。另外张瑞雪在《论<追风筝的人>中的风筝意象》中指出风筝象征着阶层的差异、美与暴力的对立、背叛与自我救赎,论述了风筝这一意象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国外出版界尤其是美国出版行业对《追风筝的人》的评价,将小说定位于域外国家阿富汗的内部冲突以及对人性的扭曲,用悲天悯人的优越目光对异质文化进行旁观的评判,有意无意地忽略作品中的对美国移民生活的揭露。究其实,这是一种殖民者(西方发达国家)或白人(种族主义)的沙文主义,这种本质上的傲慢注定对作品的解读是不客观不完整的。国内学术界对于这部小说的研究偏重人性层面而忽视了政治层面和种族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本文的立论基础是这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古老的种族斗争的魅影在现代生活甚至在未来世界的如影随形,在弱肉强食的人类基本生存原则面前一切文明社会的进步是脆弱虚伪的,打着精神指引旗号的宗教和以繁华的物质导向来区分进步与落后的现代世界规则不可能改变人类最原初的残酷,反而会成为它的帮凶。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种族问题的研究和解读对现代人类作一个提醒:当2016年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上台,欧洲右翼势力回归等等现象出现,我们应该警惕的是种族主义已经强势来袭,这一个人类原初的诅咒会深刻影响世界的和平主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本文的种族问题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基本内容:  

一、种族问题及其在文本中的界定

(一)种族与民族

(二)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

(三)本文中的种族问题的界定

二、《追风筝的人》中的种族问题界定

(一)阿富汗内部

    1.普什图与哈扎拉

    2.塔利班和北方联盟

    3.塔利班对哈扎拉的种族清洗

(二)阿富汗与外部民族

        1.俄罗斯与战争

        2.美国与经济

三、种族问题的严重后果

(一)造成了生命的丧失和家园的毁灭

(二)造成了人性的扭曲

(三)造成了希望的缺失

四、种族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以人为本

(二)平等

(三)博爱

(四)信仰

预计解决难题:

    1.对世界层面的种族问题的把握不透彻。

    2.中国年轻一代接触的种族问题相对较少,如何从历史和现实问题出发总结出对策及对种族问题做出准确的评价都难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