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开题助手 > >

太宰治人间失格[开题助手]

资料分类开题助手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发表于1948年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因无法真正融入群体社会而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逐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通过塑造默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人与社会的隔膜甚至对立的荒谬性。

关于《人间失格》,国内学者主要从颓废美学、丑角精神、自杀意识和心理分析等视角进行研究;对于《局外人》,国内学者主要从叙事学、精神分析、哲学、文化等角度入手。但很少有学者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从我与非我隔膜的角度来比较两部作品的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我”与“非我”的隔膜,往往是在人类的主体意识与外界的非理性沉默这两者的对抗中产生的。这种隔膜造成的结果,可能是痛苦,迷茫,荒谬的体验与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人间失格》与《局外人》的核心指向是有可比性的:叶藏从小目睹了他人言行的前后不一,从而对人类产生深深的不信任感。尽管表面上他似乎和周围人能和谐相处,但内心深处却惧怕融入人类,逃避现实,他选择 “娱乐别人”来向人类求爱,在自虐式的人生经历中自我放逐,根本原因还是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但又无力改变,他的堕落、尝试自杀都是对这种隔膜的剧烈反应与自虐式反抗;默尔索对周围人事、对生活、前途、命运都漠然、超脱、无所谓,他的行为方式和性格表态,是以看透自我与非我之间存在着隔膜的彻悟意识为精神根由,这在他临死前对神甫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的那番慷慨陈词中表现无疑。

在有可比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两个人物形象乃至作品的文学价值有所评价:太宰治《人间失格》以第一人称、真挚、纤细的笔触向读者传达出他自虐式反抗的痛苦,读者对主人公无论是讨厌亦或是同情,或多或少会被这种情感包围和感染,进而深切地意识到自我与非我隔膜的困境;相反,加缪《局外人》则以不露声色、冷静至极的笔触,从形式上便让读者感受到“荒诞”,结尾更是通过主人公哲学式的独白对充满隔膜与荒谬的世界做出批判与反抗。

     《人间失格》以自毁式人生历程侧重“表现”之真实深切,《局外人》以冷漠傲然赴死的结局侧重“反抗”之孤绝彻底。前者是因,没有自我与非我隔膜的痛苦表现,就没有对这种隔膜的孤绝反抗,前者坦露地越充分,越能反衬出后者的孤绝态度;后者是采取的态度,没有对隔膜这一现象的回应,前者就只是表现问题,而非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这两个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各自的文学价值,从而较为全面地理解对于自我与非我隔膜的表现和反抗。这对于现代社会现代人所面临的空虚、颓废、孤独等精神问题无疑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参考文献:

[1]曹志明.日本战后文学史[M].人民出版社,2008年

[2]傅佩荣.荒谬之外——加缪思想研究[M].东方出版社,2013年.

[3]加缪著 丁世中等译.加缪全集.散文卷1[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4]加缪著 柳鸣九等译.加缪全集.小说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5]李东辉 张倩.地中海的阳光—加缪创作的文化根源与哲学归属[J] .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

[6]李元.加缪的新人本主义哲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7]任江辉.论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文学思想[J]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8]唐月梅 叶渭渠.日本现代文学思潮[M].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年

[9]王福和.被“玻璃板”阻隔的荒诞人生— 默尔索形象新释[J]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

[10]无赖派文学研究会编著.无赖派文学[M].教育出版中心出版,1975年

[11]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12]相马正一.太宰治的生涯与文学[M].日本洋洋社,1990年

[13]易丹.论加缪局外人中主人公的冷漠[J] .四川大学学报,1989年

[14]杨伟.太宰治思想发展试论[J] .外国文学,1998年

[1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一)基本内容:

1、引言

引入两部作品的可比性:两位主人公在生活中都意识到“我”与“非我”的隔膜与对立。引述文章中主人公类似的独白和心理感受,作为两者可比较的起点。

2、从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中“ ‘我’与 ‘非我’的隔膜”进行具体比较。

(1)隔膜的表现与原因:比较两部作品中自我与非我隔膜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隔膜、对立的意识。比如说两位主人公与身边人平时的交往,以及面临审判时,尽管情景不同,但均有隔膜的感受。

(2)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比较两位作者分别是通过什么艺术手法表现出隔膜的,以及表达的效果如何。比如说太宰治主要是通过心理剖白的艺术手法,读者很容易被带入情境中,从而对主人公产生同情、厌恶或者其他情绪;而加缪的特色是语言极其冷静,没有什么感情色彩,让人从形式上便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3)主人公的应对态度及作家的思想观点:面对自我与非我的隔膜,两位主人公有着不同的应对态度。叶藏厌恶,恐惧,逃避,而默尔索从一开始就像看透了这种隔膜,抱着无所谓,毫不在意的应对态度,直至最后审判死刑,内心也十分坚决强大。从两种不同的应对态度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于这种隔膜的思想观点。

3、比较的结论总结

(1)艺术成就方面:太宰治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心理描写和自我灵魂剖白两方面,作品表现出强大的感染力;加缪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和内容描述两方面的水乳结合,作品文质兼备,独具一格。

(2)思想成就方面:毁灭是为了清算现有的不堪。《人间失格》中,太宰治表现了主人公通过自我毁灭式方法获得了生命的纯粹;而加缪的思想观点,则是超脱式“反抗”,反抗荒谬的处境,获得彻底的自由。

(3)加缪对太宰治的“观照”意义:比起太宰治恐惧、逃避直至堕落毁灭,加缪“反抗”式哲学更勇敢,更值得深陷困境的人类汲取力量。

(4)主题拓展:自我与非我的隔膜是一个世纪话题。在20世纪,因工业文明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于理性的解构和颠覆,涌现出一大批表现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等荒诞处境的文学作品。在众多作品中,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表现这种痛苦十分感同身受,而加缪则是扛起“反抗精神”的大旗。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加深,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与社会的疏离等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讨论自我与非我隔膜这一话题并未过时,甚至焕发出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