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 > >

“善待”小学课堂中的插嘴学生[免费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论文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3-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从小学课堂中学生插嘴行为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如何使教师学会倾听、赏识并合理引导学生,使课堂从“散乱的活跃”走向“有序的开放”,从而激发课堂生命力的源泉。

关键词: 小学生  插嘴  课堂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然而新课程倡导的却是“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 ”,两者之间出现了极大的冲突。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插嘴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一些学生表现欲望较强且思维敏捷,他们希望在课堂中得到展现从而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这并不是传统教师所理解的“违反课堂秩序”,相反,他们有插嘴的权利,学生敢于插嘴,说明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教师的职责是激发而不是训练,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使教学课程成为课堂预设之外的精彩。

 

透过现象看本质

    曾有研究者对华东师范大学某系 1996~1999级本科生做过这样一项调查,请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所接受的小学教育中哪些方面是可嘉之处,结果是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对自己曾接受的教育经历抱以失望,丝毫没有对中学课堂的留恋。在问及原因时时,他们大多认为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仿佛“管家”一般的存在,包办着他们学习上的大小事物。但其实这种行为抑制了小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说是我国小学课堂的通病。记得两年前我曾在南京南湖第二小学担任过实习英语老师,当我第一天迈进这所学校的大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景:教室里桌椅板凳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学生挺着小身板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老师站在讲台前滔滔不绝,仿佛在唱一场“独角戏”,而学生若想发言,必须先举手得到教师的批准。那副景象不禁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自己,当年的我不是也像他们一样么?虽然笔直地坐在小板凳上,但内心是多么地希望与老师互动啊,而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一句话的时候,换来的却是老师的批评与同学们的嘲笑,仅仅是因为我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久而久之,我变成了真正地“中国式学生”,即使心中有再多想法我也害怕说出来,甚至到上大学,我也是小组合作里最不活跃的那一个。我不知道这些孩子多年后是否会成为现在的我,像我一样被传统教育压制地始终秉承“沉默是金”的态度,但我知道这种教育是悲哀的,甚至带着“克隆色彩”。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师生之间早已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先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后才可以发言,课堂上很少出现“接、插”话现象,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根本不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如今新课程标准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外,更倡导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这样的教学氛围很容易出现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插嘴行为”,因此教师应当改变“问答式”、“说听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在学生插嘴时。首先要做到学会倾听,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学是情感与知识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情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不属于智力因素范畴,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对知识有一定认识才会做出反应与判断。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插仅要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合理引导,还要将学生“插嘴”不失时机地引向有品位、上档次的“心灵对话”,使对话及其过程成为课堂教学预设之外的精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摘下有色眼镜,用最适当的方法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插嘴,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耐心地引导学生,学生的情绪得到释放,把被动的课堂化为主动使学生的情绪得到释放,使课堂充满活力。也许就在他们那近乎牛头不对马嘴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真正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而教师的欣赏和赞许的语言,哪怕只有一点点,都有可能使这颗颗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在课堂上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只是随便说说,教育是一种保护,教师应该改变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保护这种“插嘴”,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和谐默契,以促进学生创造性、自主的学习。只有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独立创新思维,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这种“插嘴”一味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么一个敢于表现的孩子将会变得十分胆怯,再也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 如果老师让一个学生插嘴成为一种学习策略,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应变能力以及调控水平运用到课堂教育当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探究,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