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结起来主要是家庭、社会、个人三方面的因素。这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是极为复杂的动态活动。 (一)家庭因素 人的发展主要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的。后天的影响则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环境。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在生活中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了子女能否健康成长。研究表明不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后天的不当教育熏陶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终因素。学生自尊与情感温暖方式、偏爱相关,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相关,所以在父母的情感关爱下和能够互相理解、体谅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会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另外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的家庭往往会子女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会产生个性孤僻、冷漠和自卑的心理;父母关系不和谐还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或者动手,会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伤害,这类孩子会很缺乏安全感,不轻易信任别人,不善于与人交往;放养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又会造成子女任性懒散、个性顽皮、无组织无纪律,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会一味的纵容、溺爱,父母总是满足子女的一切愿望和需求,使得他们长大后面对挫折时解决容忍能力很差,稍微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难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总是想着依赖别人;还有的大学生在出来上学前在家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一切都是父母帮着弄好的,一旦离开父母生活就无法自理,使得他们内心痛苦不已,想要退学或者其他更极端的方式;还有一些希望儿女都成龙成凤的家庭,父母总是通过高期望值来给孩子施加压力,想让儿女实现其所谓光荣的愿望,使得子女在心理上感到很压抑,一旦内心的防线崩溃了,势必会在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对人的正常发展产生阻碍。 (二)个人因素 1.个人的早期的经历 一个人在早期的生活环境或者经历在以后的发展上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在早期经历中找到根源,包括各个方面的相处关系,人际交往产生的问题,学习生活上的困扰等等。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指出,心理变态并不是都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脑生理损害引起的,人成长过程中早期的不良经历也会导致心理变态,他在长期的精神病临床治疗工作中发现人的心理问题与个人的早期经历有关。在人的心理底层的潜意识里隐藏着一些早期的痛苦经历,这些经历一般是意识不到的,但是却可以对个体以后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并且有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 2.个人的自我认知 在未进入大学之前,很多人在内心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幻想着大学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和自由快乐的。然而进入大学以后,个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其他方面都发生了转变,让大多数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发生了改变,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很差,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当遇到挫折时容易自卑或是当取得成绩时又容易自负,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为大学生不能清楚深刻地认识到客观事实,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在心理健康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能够及时地认识自己并调整自己,迅速地建立新的目标,使得自己与客观现实统一,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去逃避现实,不敢去面对,出现消极、颓废、郁闷、烦躁等心理反应,对问题的解决和困扰的排解采取不正当的方式,用些过于激烈的手段让自己得到暂时的心理慰藉。不去面对,甚至有的可能出现自杀轻生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个人的心理素质 任何人无法避免成长道路的烦恼困扰,一生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坎坷,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面对坦然接受。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能否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通过研究表明,有心理障碍或是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性格内向的、不稳定的,比如说属于粘液质或抑郁质的人,这种先天的气质类型的人的心理比一般人更容易受伤、对物对事的感受性更强。他们的性格上缺陷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神经质、心胸狭窄、郁郁寡欢、自卑感又特重还不善于与别人交流,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可以这样讲内在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4.个人的心理冲突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春期的后期阶段,在这个许多地方都存在困惑的矛盾阶段,从这个阶段迈向成熟往往会在目的、性意识性问题上产生碰撞,两个及以上的心理矛盾是导致内心世界难以平衡的根本原因。此时的问题凸显在感情方面,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等,以及想实现自己独立却能力尚低的矛盾等。在这期间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矛盾和冲突是必经的,解决好了就能顺利的往前发展,解决不好就一直处于矛盾中加上易冲动和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就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干扰。然后,大学生还处于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会向往校园爱情,他们开始关注异性并渴望和异性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经验,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话或者做错事,会惹得异性的不满,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在生理上大学生已经逐渐成熟,迫切的想要独立或者产生某些冲动,但是现实的问题是他们对心理的发育尚未完全、略显得幼稚,处理问题时冲动大于理性。这就是所谓的生理和心理的矛盾,在心理生理发育有差距的特殊阶段不正确的做法或者观念很容易导致内心疾病的产生。 (三)社会因素 社会性和自然性是人的两种属性,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此对于个体发展来讲环境的因素不容小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改变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上飞速地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都给大学生的心理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步入社会或者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使得学生变得无所适从,从就业到工作进而产生经济压力,在涉及到婚姻方面的压力,以及不当的观念和认识产生不当的解决方式,在对不同价值观、文化特色上的差异、现实的差别等都会在其心理上产生困惑、焦虑。特别是就业问题,很多学生都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样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恐惧、困惑,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的平衡,使他对前途感到渺茫,对于处境感到特别的无助,更有甚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在这种负担下,在这样的种种压力下,他们需要承受着着一切。当大学生健康的心灵被压得扭曲时,他们心底的防线崩溃,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