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研究结果 本研究从四个幼儿园随机搜集120份幼儿教师评语。其中小班30份,中班30份,大班30份,具体情况见下表1.
资料来源 小班 中班 大班 A 10 10 10 B 10 10 10 C 10 10 10 D 10 10 10
备注:A资料来源于某市城镇公立园,B来源于某市城镇私立园,C来源于某市乡镇公立园,D来源于某市乡镇私立园 研究者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概括出教师期末评语具有下列特点: 4.1内容参照网络模板,忽略从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评价 本研究通过对12个教师评价内容来源进行访谈,了解到4个教师的评价内容基本源于网上;通过对教师评语内容的研究,发现75%的内容基本源于网络。 教师在写评语时,基本采用参照模板,修改儿童性别、幼儿性格、五大领域中某一领域的突出表现和生活自理情况的方式进行期末评语的写作,见下表2.
评语 模板 内容 我们的XX是一个腼腆懂事又具个性的小女孩。你能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对绘画、手工活动有一定兴趣;学习活动中能认真听讲,有时能举手发言,但不够积极踊跃;生活中爱清洁讲卫生。希望XX在新的一学期里可以更大胆些,更大方些,更期待你每天都可以带着笑脸与老师问好,可以吗? 你是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课堂上总能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活动中你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在儿歌活动中是很快记住了儿歌的内容,记忆力很好哦,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经常抢着回答故事中的情节。新的学期里,老师希望你在游戏活动中,更加勇敢地表现自己,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加油! 修改 部分 (1)聪明、活泼改为美丽、善良、勇敢、坚强等形容词 (2)女孩改为男孩 (3)课堂上举手改为孩子的某个优点 (4)例举孩子在音乐、美术、健康上的进步,个别会具体点评 (5)点评孩子在自理能力的某个优点,主要涉及做卫生、叠被子等 (6)最后都会加上祝福语
表2:期末评语网上模板及教师修改部分与教师交流时,有教师说:“写评语只是一种形式,所以为了让家长‘满意’让自己省事,会借鉴抄袭网上评语内容”。 被访谈教师中部分在被问及怎么写评语时,回答道“网上都有模板,改一点 点就行了,家长都知道那只是一个形式”。 从上可以看出: 1、评语来源不真实 教师期末评语来源于网络而非孩子的本身实际情况。有的部分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有的完全不属实。虽然从不同角度评价了孩子但一没有实例支撑二没有发挥其作用。没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孩子做出评价,这些评语千篇一律,公式化,感受不到教师对孩子的爱感受不到教师的道德素质。每个孩子都是自己成长的主角有不同的个性,而这里孩子却可以“复制”。
2、评语内容肤浅,缺少实例支撑 虽然感觉上涉及了孩子的方方面面但没有或者仅有一两个点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但也没有具体实例来支撑。孩子在幼儿园中有教学活动、区角活动、户外活动以及生活自理的一系列活动。全面性的评价在这些评语中未能体现,体现的只是千篇一律的评价模板,空洞缺乏感情。唯一的好便是家长能接受这样的评语蒙蔽家长的眼睛。既不能体现评语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3、评语虽然以孩子为主但是缺少建议,难以做到家园共育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幼儿发展,创造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教育[姚伟,于冬青.当代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理念[J].教育专刊,2010(10):4]。评语的主体是孩子,阅读者是家长,撰写者是教师,评语的呈现帮助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评语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但上述所呈现评语中会提出孩子的不足但没有可行性建议不曾体现可行性。
4.2内容表现形式单一 研究通过对120份期末评语的内容进行一一阅读,发现所有评语的的表现形式都只有文字,没有其他表现形式。见下表3 表3:期末评语表现形式与教师交流时,教师们这样答“我见到过的评语都是只有文字这种形式啊,没有见过其它方式”或“这就是传统方式,保险”。 评语 内容模板 时而乖巧时而活泼的小女孩就是我们漂亮的XX,你对老师有礼貌,你有许多好朋友,大家相处得很好;你做事特别细心,上课时能专心听讲,有时也能举手发言。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能自信一些,和XX一样随时准备展示自己魅力的一面,老师等着你哟! 聪明可爱的大姐姐,这学期老师妈妈深深的感受到你的成长与进步,每次上下楼梯,你总是主动牵着比自己小的妹妹。你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喜欢哭鼻子的小丫头了。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工作完成后都能收拾整理好材料。有一次中午午睡之前,小朋友们从散乱的书包柜旁走过,没有人去理会,结果我发现最后是你悄悄地把书包整理好的,老师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你,你也非常的开心和自豪。
信息 类型 质化取向信息 质化取向信息 记录 方式 文字 文字 从上可以看出: 1、期末评语记录类型单一 教育评价信息有质化和量化两种取向信息。在收集到的期末评语中,所有评语都是以非数量化的方式描述现象,没有一目了然的的数字信息。质化取向信息可以除了文字还可以用图片等形式体现但收集到的评语都以文字的方式撰写,孩子自己无法阅读。
2、只有文字幼儿只能通过父母的帮助才能阅读。 在幼儿园,孩子并不把识字作为一项学习目标,即使要学习识字也会配图。那么在这样一个纯文字的评语中孩子又怎么能读懂?因而忽略了写评语的目的,评语时写给幼儿而不是只有家长。
3、教师对评语记录的方式了解不多,只知道传统记录方式。 评语类型丰富多样,但访谈的12名教师都只知道传统记录评语的方式。
4、教师稳中求进,缺乏创新精神。 每一篇评语都大同小异,感觉每一个幼儿在五大领域中一定能找到他的优点在生活自理也一定能找到他的不足,没有吸引眼球指出,缺乏新意。
4.3撰写评语主体单一
对12位老师访谈时问到评语一般有谁写,83.33%班级的教师分工合作,两位教师各负责一些幼儿的评语,剩下的仅由班级的一位老师写,但每个幼儿的评语都是由一位教师一气呵成写完,中途没有任何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评语仅从主班或配班教师的角度出发,未涉及班中其他教师。 4.4评语不够亲切,教师态度不端 有66篇评语亲切的叫出来孩子的小名,16篇评语直接叫孩子大名,38篇评语没有主体。 120篇评语中没有一篇对孩子有批评,语气委婉,基本上是以表扬鼓励为主,每篇评语看到的全是孩子的优点,一味迎合家长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