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人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和新要求[免费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论文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2-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人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跨越式的变革、内外界的种种扰动与导向从而使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离散化的特点,青少年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从原来更多的依附于集体走向独立与重建,这一独立和重建过程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极为复杂的变化路径。但是,由于总体上受制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必然会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1.价值取向向现代化转变

中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其中有长达两千多年处在比较稳定的封建制度下。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大肆入侵,很快便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困境,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文化在当时并未传入中国,封建文化和封建观念任占主流。五四运动的爆发无疑是先进的,其向封建文化发起了挑战,希望中国能够走上和平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道路,但五四运动随后的战乱和专制统治使这一梦想破灭。后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但其诞生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不可避免的被残存的封建文化打上烙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文化,如“三纲五常”等虽然从五四以来就不断的被抨击,但仍然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君为臣纲”虽然不被直接提起,但变成了下属在领导面前“拍马屁”;“父为子纲”仍然是一种伦理道德,让晚辈“听话”、顺从;而“夫为妻纲”在许多地方仍然广泛存在,“大男子主义”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依然被不少人接受。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兴起时,我国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余年是中国青少年接受现代思想更替落后的传统思想的过程。以往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因素受到青少年的筛选,他们将传统思想中落后成分率先摒弃,一些符合历史潮流的现代思想观念应运而生。如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环保意识、主体意识等等。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新的面貌,冲击和荡涤落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实现了传统价值取向向现代价值取向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过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也出现了问题。即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部分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被广大青少年所忽视,取而代之的却是西方的外来文化,青少年崇洋媚外。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够忽视,应该从小抓起,将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及节日写入教材,让青少年从小学习我国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民族。

    2.强调整体向关注个体转变

社会性是人生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之一。它指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个人总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又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任何价值都是社会性的价值。“社会性是人生价值取向的最核心的维度。”[ 潘维,玛雅,《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3页。

]这就说明价值取向的核心最终要涉及的是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比较重视整体而忽视个人的发展,甚至用整体来遏制个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到当时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我国一直强调集体利益,把集体主义作为基本道德原则和价值准则。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代替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人们的思想也大大的得到解放,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地位逐渐被认可,青少年从强调整体转向了关注个体。和以往相比较,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利益的实现。他们不再被动的任社会宰割,而是主动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策划,积极地追求自身价值和利益。受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社会作贡献,同时也是自我长期发展的一种资本;人生理想不再是完全的集体至上,而把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放在首位,其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和自我责任意识都明显增长。

当然,也有部分青少年走向了个人主义的极端。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利益回报,出现了推卸责任、敷衍了事、见利忘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

这种强烈的个体性与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但走向个人主义的极端则是对整体与个体关系的错误认识,马克思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上,历来反对把两者抽象的对立起来,而是应该采取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即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自觉认识到个体与整体是互为条件而存在的。

    3.外控取向向内控取向转变

在传统的社会控制体系中,社会、集体和家庭长辈习惯性的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加以控制,按照“世俗”的观念去控制和决定青少年的成败、前途,抹杀了青少年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往往是被动的外控取向。然而不合理的外控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青少年叛逆,甚至出现反叛的犯罪倾向,所以外控取向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发展,青少年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普遍选择自主地确定价值取向。在自身发展上,能够主动规划自己的人生,自主的选择人生道路,确立人生志向,独立的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勇于承担责任,还有不少青少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和更好的锻炼自身能力,甚至自己养自己,脱离家庭经济资源。当他们在需要钱时,他们更愿意选择银行贷款而不是向亲戚朋友借。在价值判断上,大部分能利用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随波逐流。

这种模式下,也会产生使孩子脱离家庭,与家庭联系越趋减少的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对青少年人生价值取向的新要求

    1.社会性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任何价值都是社会性的价值。社会性是人生价值取向的最核心的维度。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选择“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坚持社会性的表现。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要求青少年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兼顾国家、社会组织等各方利益,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个人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积极为社会作贡献。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形象,支持党和国家提出的各种战略决策和大政方针;在追求经济利益时,不能够只顾个人的眼前利益,也要兼顾国家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要主动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在选择择业时,要肩负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爱好,也要考虑国家的需要。

    2.科学性

   “ 价值取向要正确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个人在设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时,必须使自己的理想、计划、行为目标符合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 冯骊,《创新与和谐——党的价值理论与青年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7页。

]青少年在选择人生价值取向时,要坚持科学价值观的指导,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应该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的滥用自然资源;不要乱扔废弃物,特别是有害垃圾,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坚持脚踏实地,恰当的选择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投机倒把”和“耍小聪明”;要选择理性的消费方式,“适度消费,量入为出”,杜绝盲目攀比。

    3.可行性

    即青少年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时要理想地考虑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即在进行职业等选择时,不要盲目求高,要结合自身素质,量体裁衣,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青少年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也要考虑客观因素,如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等。

    4.超越性

价值取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主体的积极开拓进取和拼搏精神。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便得到家庭的保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和过去的青少年相比较,这些青少年缺乏自己的主见,很多事情都早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大的青少年,他们接受着最好的教育,具有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他们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时,除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应该更加注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贡献出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追求人生价值取向要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不能一味考虑自己的条件、爱好和兴趣。个体定位过程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定位的起点,具体目标不同,实践结果的层次,程度,境界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