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 > >

舒曼与他的“蝴蝶”[免费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论文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1-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第一节《蝴蝶》的创作背景

    在1830年以后的十年是舒曼的最杰出的时期,同时其钢琴创作也进入了昌盛,随之而来的又创作了许多杰出的钢琴作品。这些钢琴作品寄托了舒曼的内心感情。他将若干首不同标题、互相对比、形象独立的小曲,用变奏或其他形式进行贯穿,以音乐的画笔描绘出情景、人物或者感情特征,首创了钢琴套曲这种新题材,其灵活性大,可以自由发展,每首小曲构思细致,体现了多样的形象及丰富的内心活动。这些创作特点使舒曼与同一时期的其他音乐作曲家区别开来,其中舒曼所创作的钢琴套曲与他所创作的其他作品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如《狂欢节》、《蝴蝶》等都是舒曼最具代表的钢琴套曲。

在1829年至1831年《蝴蝶》这部作品基本完成,与完成的第二年斯特纳公司播出。《蝴蝶》这部作品使舒曼在作家让·保尔·李赫特的影响下完成的。《蝴蝶》这个题目与作品的内容的表层关系不大,其中的音乐题材吸收了传统德国名歌的精华,使音乐的旋律优美、动听。同时这部作品也体现了德国民间曲调的特色。舒曼在《蝴蝶》的创作中融入了散文创作手法,使这部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品。这部作品表达了在假面舞会上人物的形象特征,将舞会的情景与小的故事情节用音乐表达出来,使狂欢舞会更加多姿多彩。同时,这部作品用音乐的行式将舞会中的人物性格与心理表达出来,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独特性,这也是这部作品受人欣赏的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看,12个小曲是个整体,互相联系着,不能将其中一部分离开。舒曼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的文学底蕴相当深厚,因此他的音乐创作也会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蝴蝶》的创作来自于《少不更事的年岁》。《蝴蝶》是由《化装舞会》、《瓦尔特》、《布尔特》、《假面舞会》、《维娜》等12首小品构成。作品具有鲜明的标题音乐性质,逼真地描绘了生活中的舞会场景,旋律上奔放诡异,感情上浓郁激烈,使得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高度的自由和随意性。

第二节《蝴蝶》的音乐本体分析

根据听众的角度分析,听舒曼的作品时就像在听一个文学作品,舒曼将诗意融入音乐中并用音乐表达出来,让听众体会到舒曼的内心世界。《蝴蝶》这部作曲中的小曲结构简单易懂,结构基本采用再现单二、再现单三等曲式。曲调的整个走向中偶尔出现朦胧感;伴奏使用男低音的音色和迷茫的切分音,使单曲之间的和声与调性转换不平衡、不稳定;节拍的改变使整个轮廓渐渐朦胧;休止和延缓的嵌入像是在询问什么。《蝴蝶》这部作品中拥有不同的旋律、和声、伴奏,使作品的创作风格与以往的作品区别开。不平衡的节奏给人一种不安的情绪,不和谐的音符使其和声效果充满特色,复调的写作技法使旋律层次加厚。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他,自由的创作风格是其独特之处。

舒曼将这部作品中的大调积极情绪与小调暗淡情绪联系起来,使短小的乐曲在演奏时调性能够自由转换,进而使曲子增加前进的动力。看整首套曲《蝴蝶》中的每一首小曲,大都是篇幅较小的一部曲式、再现复二部、复三部曲式结构以及回旋式写作技法,就是在短小的篇幅中,也不乏有离调、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舒曼不常使用和弦原位,经常运用和弦的转为,还常常运用和弦外音,例如“倚音”,一般是二度的倚音,接着和声外音的加入,使原本的音乐增添了许多趣味,使调性使用的范围更为广泛。在这部套曲中,舒曼将和声部分减少,在曲子中多次使用不协和和弦。同时作品多次使用第二级音的第一转位和弦、持续低音和一些非主属音和弦,增加音乐的色彩。

1.《假面舞会》:有四分之三个拍子,结构包括反复乐章的再现单二部曲式。A段(a.a i)结束在D和声大调的主和弦上;B段(b.a i)K46-V7-I完全终止。在这片乐章中,句子较为规整,构成的方式是每个句子由四小节构成。舞会是由右手一连串八度的8分音符开始的,先逐渐上行渐强,随即又以4分音符的节奏下行渐弱(谱例1),正如舞会的隆重开场,又如蝴蝶的翩翩起舞,时而落在花瓣上小憩,接着又飞起,向着更远的地方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