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从文学和民俗学的新视角解读儿歌[参考文献]

资料分类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4-1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1.文学中有关儿歌的研究

儿童文学的研究向来不匮乏,但纵观其中值得儿歌研究借鉴著作却寥寥。周氏兄弟对儿童文学的解读一向独到。鲁迅曾对儿童的读书、性格教育有着清楚的论述,从中例证中国封建伦理对于儿童成长的毒害性,寓意深刻,《鲁迅论儿童文学》(海豚出版社 2013 年版)一书可做代表;其弟周作人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奠基人,他借鉴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观点,对儿童文学的各种形式加以分析,提出“原人之文学”和“儿童本位”的创作理论,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周作人的研究立足儿童,通过对儿童各式特点的把握,力求“发现儿童”,对本研究的主旨探究意义重若丘ft。《周作人论儿童文学》(海豚出版社 2012 年版)清晰罗列了周作人的观点,值得本文借鉴。

除此之外,叶圣陶等人编写的《我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0 年版)一书,记录了叶圣陶、陈伯吹、张天翼等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历程,其中包括一些儿歌创作多产的作家,如鲁兵、圣野等人。对他们儿童文学创作的研究,有助于研究者知人论世,深入把握儿歌文本创作背后的具体历程,尤其是对研究者把握儿歌创作者的创作动机、思路等内容有所助益。

李利芳教授撰写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国发生期儿童文学理论本土化进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为研究者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考察提供了丰厚的材料。该论文从文艺学视野出发,充分运用一手文献资料,系统考察了中国发生期(1912 年-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其本土化过程。认真研读该论文,有助我厘清一些儿童文学现象并对儿歌作品进行一定的评论。

2.民俗学中有关儿歌的研究

现代民俗学在确立研究对象时尽管不无分歧,但歌谣(包括儿歌)却是最早且最无异议地被划入。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一书在论及民俗功能时说:“在传统与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教化和熏陶。从孩提时代到成人,人们从民俗文化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甚至是祖先留下来的成见。”10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从物质、社会组织、礼仪、信仰、口头文学等多方位对中国民俗进行考察,并提出了完整的民俗学体系。为本文民俗学视角下的儿歌研究提供了范本。此外,清末两位传教士泰勒·何德兰和坎贝尔·布朗士根据自己在华生活经历撰写的《孩提时代:两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儿童生活》(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0 年版),为读者描摹了当时儿童生活的真实情状,对具体生活内容的分析说明,使得本书的参考价值重大。

综上,本研究将立足于“儿童本位”的观点,对儿歌进行文艺学、民俗学和教育学的考察,也将通过相关心理学知识,对儿童审美标准进行一定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