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

资料分类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4-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从 2013 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对该战略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尤其对于沿线国家来说是与中国开展大规模经贸合作的大好时机,中东欧地区便是一个主要的沿线区域。由于在 2012 年就成立了“16+1”合作机制,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经贸往来,中东欧各国对“一带一路”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合作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进而发现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双方互相缺乏清晰客观的认识、相关国家的政治关系难以调解、贸易不平衡、投资不密切等,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以求能够在双方未来的合作中减少一些阻碍,本文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一、中国与中东欧的经贸合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区域外的影响,包括欧盟、美国、俄罗斯等,这些国家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之积极表示深深的担忧,于是便采取各种政策性措施企图阻碍合作的推进;其次是从中东欧来看,这个区域包含了 16 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国情、政局稳定性、经济发展现状都存在差异,很难了解透彻,同时他们对于中国也存在误解,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最后从中国自身看,缺乏了解中东欧国家语言的人才是一大问题,另外挖掘每个国家的合作潜力做到战略需求有效对接也是一大挑战。

二、针对上述不利于双方合作推进的影响,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联合行动来做出调整。首先,政府应该让相关利益国看到我们想要务实发展的诚意,适当签订一些协议来打消这些国家的猜忌,尽量减少他们给合作带来的阻力;作为投资企业应该设立风险控制小组,对每一次的投资项目都仔细研究当地的法律条款、市场准则,将投资风险尽可能地降低;而个人就需要在双方的人文交流方面做出一些贡献了,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文化、习俗,争取消除双方的误解,建立民众间的互联互通。

总而言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正持续向前推进,虽然路上有些许磕绊,但是只要双方都是真诚地想要务实合作,那么一切的挑战终将会找到解决之策,合作的深化亦将势在必行。

 

(一)双方认识问题

1.合作不够全面,对象过多集中于几个大国

虽然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但是中国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并非 16 国都能均衡分配。通过上述现状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无论是双边贸易方面还是中国对中东欧各国的直接投资存量方面,都存在着合作对象集中于几个大国的问题。比如在贸易方面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遥遥领先,而在中国对中东欧的直接投资方面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位列前三,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紧随其后,其余国家则均处于平均水平以下,有些甚至不足 0.1%,与那些主要合作大国相比这些小国与中国的合作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在《“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评价报告》17公布的与中国合作度四个等级中,中东欧 16 国只有波兰属于快速推进型,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三国属于逐步拓展型,而其余国家均为有待加强型,并且没有国家进入深度合作型行列。因此可以看出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经贸合作并不全面,各国差距很大,中国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将目光过多地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国18,从而忽略了与大部分国家的合作机会,同样合作深度也相当不够,大部分仅仅属于有待加强类。

而之所以会出现合作不全面、对象过度集中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基于对合作效益的考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目标在于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如果合作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不能得到切实的发展,那么合作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中国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主要还是侧重于那些自然条件相对优越、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劳动力素质较高、政治人文环境相对和谐、投资环境良好的国家。

2.双方缺乏客观的认识,互相存在误解

中东欧国家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基于他们国内的媒体,而他们的媒体大多受到西方大国的控制,关于中国现状的报道其实是很少的,所以中国在中东欧普通民众的心里还是改革开放前的形象19,他们并不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将近 40 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之西方国家对他们的主观影响使得中东欧民众对中国存在很大的误解,缺乏客观性。

同时,中国对于中东欧国家的了解也是相当不够的。首先中东欧国家众多,各国的国情、人文环境都存在差异,很难一一地去了解清楚,中国方面掌握这些国家语言和文化的专业人才相当缺乏;其次中东欧国家在经历东欧剧变后也进入了转型时期,中国对于转型后的中东欧并不熟悉,转型后中东欧各国各自有了什么样的战略规划,在欧盟内部的地位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问题中国都没有能够了解清楚。

而双方互相存在误解、缺乏客观认识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层面与民间的交流往来都不够,这会大大阻碍双方经贸合作的推进。虽然中东欧游有所兴起,但一直以来的民间交流过少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光靠旅游来加强交流是远远不够的,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任重而道远。此外,与经贸领域类似的是,人文交流活动也存在各国分布不均衡、活动规模形式各国差异大等问题,文化往来集中于少数国家也是双方不能全面认识的一大原因。

 

(二)政治关系问题

1.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对该合作表现出猜忌与疑虑

目前中东欧 16 国已经有 11 个国家加入了欧盟,其余的也在积极申请入盟的路上,基于这样的身份,中东欧国家不管是在政治还是经济合作方面都会更倾向于欧盟20,因此欧盟的态度对中东欧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对于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欧盟表现出了猜忌和疑虑,之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的“16+1”合作机制加上现在一带一路下的进一步合作让欧盟觉得中国有意分化,担心中国会利用经济手段拉拢中东欧国家以实现分裂欧盟的政治目的。基于这样的担忧,欧盟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阻碍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这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有些中东欧国家希望能借助与中国的合作来发展自身的经济,但是欧盟及其内部主要成员国对该合作表现出来的抵制情绪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们的决心与行动。

2.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实行政治牵制和政策挤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的报告,全球媒体和网民中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关注度最高的是美国,关注热度高达 100 分,关注度排名第七的俄罗斯对一带

一路的关注热度也有 89 分21。

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对于中国的一举一动一向都很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不断加强与中东欧各国的合作更是引起美国深深的担忧。由于害怕自己在中东欧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影响,担心中东欧国家逐渐产生对中国的依赖感,美国协同欧盟、德国、俄罗斯等采取政策挤压措施来牵制住中国,同时通过舆论手段来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企图阻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

俄罗斯因其丰富的能源曾经拥有中东欧国家的长期依赖,但是 2013 年的乌克兰危机22导致部分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产生了不信任感,加之中国积极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友好关系,俄罗斯开始有了危机感,担心其在亚欧地区的发展空间、贸易机会被中国挤占,因此也是频频对中国施加压力。

3.其他沿线国家受西方国家影响对该战略合作产生不信任感

一带一路沿线的周边国家拥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法律、市场环境,因而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拥有各自不同的认识与倾向。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巴基斯坦、阿富汗等都给予了积极的响应与支持,比如昆明—新加坡铁路的建设将推动中新两国的经贸往来,促进双方经济增长。然而,还有许多沿线国家受到西方大国舆论以及自身认知局限的影响对中国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持有疑虑,甚至受美欧影响对中国的政治意图产生怀疑,这种不信任会给“一带一路”的实施带来诸多风险,不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三)贸易合作问题

1.双方贸易顺逆差差距大,引发债务问题和贸易保护

根据上述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双边贸易存在严重失衡的状况,中东欧各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长期处于巨额逆差的地位,在这些国家的主要逆差来源国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总额都是远高于其他国家,可见中东欧各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顺逆差差距问题之严重。

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合作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过去双方的经贸联系不是很多,因此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产品就比较缺少进入中国市场的平台与渠道23,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其次在于相比于中国,中东欧的产业优势不是特别明显,能够符合中国需求并吸引中国进口的产品比较少,目前来看中国增加进口需求的空间不大。再次中东欧对中国市场没有足够的重视,更多的还是将市场定位放在该国国内或者是其他欧洲国家,没有想过应该增加对中国市场的出口。最后是欧盟会限制一些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比如一些航空航天设备、电子计算机产品等。

中东欧各国对中国贸易的高度逆差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债务增长,且不利于这些国家积累外汇储备24;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中东欧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限制从中国的进口,比如提高关税、采取反倾销措施等形成一定的贸易壁垒。因而顺逆差差距大这一问题不容轻视,应及早解决。

2.中国优势产业单一造成贸易产品结构过于集中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是一项国家支柱性的产业,也是一项优势产业,它集资本、技术、劳动于一体,是我国的一项核心产业,对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工业化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而也正是因为目前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的一个显著优势,因而对中东欧地区的出口产品也主要是装备制造产品,这样就导致了产品结构单一、贸易商品种类集中的现象。中国在电力、铁路、机械化工等装备制造上拥有先进成熟的技术,制造出来的产品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不高,因此中东欧各国倾向于从中国大量进口这一类产品,其中占比最大的机电产品便是一个。而另一方面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也是以机械制品及运输设备等为主,这也说明了中国需要进口原料以及初级加工品,然后进一步加工再出口。对于其他的贸易产品,一方面是中国没有过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中东欧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产业吸引中国的进口。因而不管是中国还是中东欧国家都需要进一步去开发其他产业,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贸易产品结构单一零散的问题。

 

3.中东欧更倾向于与欧盟合作导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份额小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虽然持续增大,但是总体贸易合作规模依然较小,无论是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还是占中东欧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双边贸易份额都非常小,这与中东欧的特殊身份有关。中东欧国家大部分都属于欧盟,其他暂时没有入盟的国家也在申请入盟的过程中,因而他们会更加倾向于与欧盟内部成员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相比之下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规模就很小了。而且双方的贸易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盟政策的限制,而欧盟为了阻碍中东欧与中国的合作采取了一系列反倾销措施、提高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近几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钢铁和光伏多次反倾销立案25,严重阻碍了相关产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另外,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还面临一些检验检疫机制不完善、签证审核程序复杂、通关效率低下等贸易便利化方面的问题以及技术准入、市场准入标准严苛等贸易壁垒问题,这些都会阻碍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