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参考文献]

资料分类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1-0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化在空间上的表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开发更多的土地来进行建设,同时就会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土地供应紧张、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加剧。大量的研究表明土地开发所造成碳排放是全球第二大碳源。在各种建设用地类型中,城市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均表现明显,建设用地扩张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中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渐进行,因此建设用地开发迫在眉睫,这就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耕地大量流失。虽然中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誉为“世界最严”的耕地保护政策,但并未扭转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如今耕地大量流失与经济快速增长并行的局面表明了土地代价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实质上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效率关系表现形式的一种反映。因此,当我们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虽然是基于建设用地的开发,是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必要进程,但同时也要从长期来动态考察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几年众所周知是房地产最火热的年份,直到去年年底开始,中央下达了一系列限购政策,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房价的高涨。同样近几年也是浙江房地产爆炸的年份,浙江的大量土地开发时,更多的是为了建造商品房与住宿房,这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技术效率较低,污染严重,单位产出能耗较高和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拉动等多年的顽疾依然普遍存在。浙江的经济虽然近几年迅猛增长,但由此带来的土地开发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就自然而然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性问题。当我们在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时,同时去尽可能的开发更多的建设用地来承载经济的发展,这其实就会有一个潜在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问题。因此如何平衡好浙江省建设用地与其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背景

尽管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增长联系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拓展现有研究:第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土地扩张驱动力的单向关系,且忽略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由于城市土地与其驱动因素是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的关系, 这种复杂关系难以通过单一模型来反映。将上述因素纳入到一个系统,进行互动影响分析的文献较少。而且,研究相互依存变量的单向影响关系时,忽略内生性问题会得到有偏非一致的估计结果,进而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第二,现有研究主要考察相关因素对城市土地的驱动机制。但关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效率互动机制的系统研究成果较少。第三,研究方法多为时间序列方面的 VAR 模型,这使得地区间差异的信息难以得到应有的反映。除此之外,国内学者通过 LMDI 指数分解法发现影响不同地区建设用地碳强度的产业不同,毛熙彦等同样借助于 LMDI 分解法和扩展 KAYA 恒等式,探讨了我国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杜官印研究了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弹性系数,发现建设用地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关系,张润森等研究发现无锡市 1996-2008 年建设用地总量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关于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以及部分产业层面的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脱钩分析,例如彭佳文则通过构建经济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程度。因此笔者在这基础上,受此启发,既然研究经济与能源碳排放的文章那么多,都是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笔者想研究一下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空间扩展。本文选择杭州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描述性分析和脱钩分析,判断建设用地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后借鉴能源经济学知识,研究在当前经济技术的背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关键影响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个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最后给出一些建设用地面积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合理建议。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会进一步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因为增加的城市用地主要来源于农地流转,且这些农地多为优质的耕地,这会给农民大量的压力,危及到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时需要政府控制好城市增长边界,政府应当第一时间考虑到全国大量农民的利益,尽可能不去开发农民使用的农地,在环境约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首先利用郊区和农村地区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和肥力较低的土地。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发展差距大,基于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推行差别化的区域土地政策;对于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且适宜发展工业的地区,应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倾斜,面对于农业生产区,政府绩效考核必须与工业增长彻底脱钩。对于工业化地区,土地调控的重点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空间格局,深化土地利用地区分工,促进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加大单位土地面积上的资本和劳动投资强度,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地型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