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写作技巧 > >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综述[写作技巧]

资料分类写作技巧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0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拆迁地的农民被安置在新的城市社区中。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对熟悉了村落生活的农民是一种冲击,对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徐州市丰县御苑新城拆迁安置社区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式收集资料,分析动迁社区居民城市融入的现状和原因,通过思考提出解决动迁社区居民城市融入问题的建议。

 

对于拆迁安置后居民城市融合的相关问题,其涉及经济文化、行为习惯、心理变化和身份认同等社会问题,如果拆迁地农民不能够较好地融入城市中,则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从而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协调的发展。促进动迁社区居民的城市融合是笔者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展,农民的居住地、土地被规划为城市建设的地方,大批农民失去原有的生活居住之地,被安置在城市小区之中,且安置小区大多位于城乡接壤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动迁社区”。这种动迁安置社区虽然处于城市范围之内,被安置的农民身份也转变成为城市居民,但是空间的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脱节,这种社区既保留农村社区的性质,又加入了城市社区的特质,人们观念相对滞后,居民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现代理念还没有达到城市化的水平,不能真正意义上融入城市之中。

再者中国城镇化进程目前的状态是土地城镇化远远的超过人口城市化,被安置的动迁社在促进居民城市融合上是有很大的缺失的,整体而言中国的城镇化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比如目前徐州市丰县的许多安置小区中的社区服务很是缺乏,社区文化比较欠缺、社区基础建设水平相对比较低、服务管理更是不到位,甚至许多动迁安置社区之中的服务只有物业给予卫生打扫、环境设施维护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与治理是没有的。

笔者认为,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的农村动迁安置社区,如何进行城市化转型,如何促进居民的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御苑新城小区的情况作为调查的基础,结合相关的文献支持、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材料为指导,对动迁社区居民的城市融合进行研究。

2.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动迁居民的城市融合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的居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愈来愈多,对社会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的阻力,迫切需要我们正式该问题,重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需求,再者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对于研究动迁居民的城市融合问题的现实意义也是比较可观的。最突出的便是有助于缓和社会的矛盾,根据动迁安置社区居民在城市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关于再就业问题、文化融入问题、身份认同问题等等的研究以及确切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现实性的建议和意见;再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社区治理的一个改革,我们将根据城镇化进程背景下对动迁居民的影响以及现有社区治理现存的不合理等问题做详细研究,并结合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与建设;最后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发展,在日趋紧张的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需要所面对的,社会的发展承载了每个人、每个社区的发展,因而我们需要将每一部分都照顾到,才能从发展的量变达到质变,推动整个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综合以上原因,对于动迁安置社区中居民的城市融合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那么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御苑新城小区的情况作为调查的基础,结合相关的文献支持、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材料为指导,对动迁社区居民的城市融合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根据目前各学者对融合问题的探讨,本论文综合分析了社会融合的相关文献,其中不仅局限于动迁居民的融合,也涵盖了关于农民工、流动人口等融合问题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学界对社会融合及维度的界定已有初步共识。比如,张文宏和雷开春探讨了城市动迁中经济文化、行为认知、心理变化和身份认同等四方面融合的影响因素;1李培林和田丰关注了农民在经济、心理、身份和社交四个层面的融人情况和代际差异;2崔岩讨论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人与身份认同;谢桂华集中分析了经济融合;3杨菊华、张莹、陈志光对流动人口身份认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剖析,其中杨菊华提出了有关流动人口的户籍问题所带来的身份认同阻碍,以及居住地的改变给家庭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和联系,杨菊华结合国际移民问题思考的有关居民城市融合的主观意识和本地市民的态度、认同和尊重;4雷晓康、孙嘉临探讨了影响动迁居民城市融合的相关因素,包括人力资本素质、经济条件、居住情况、政府政策支持以及社会接纳度五个方面5。另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解决动迁居民社会融入问题的基本思路 ,特别是社区在促进居民社会融入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融合研究的程度仍旧是有限的,并未深入,城镇化的发展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因而对于动迁居民的城市融入是有阻碍的。

从所查阅的文献来看,学者们认为,我国动迁社区居民社会融入普遍度偏低,影响城市融合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其是多方参与、多方努力的结果,包括政府、居委会、社区非营利组织以及社区等,再者所涉及的主要因素也是较为多的,包括居住、社区、经济、心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户籍及健康等等。且根据研究分析了目前动迁居民的城市融合状况:再就业难、收入水平低、文化格格不入、习惯的差异、身份认同低等。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其仍有局限性。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分析,目前对于动迁居民的城市融合第一:即使明确了社区融合是多方参与、多方政府、居委会、社区非营利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在社区融合中角色和作用的分担,但是具体的建议并没有探讨;第二,对于动迁居民的城市融合过程中的文化融合以及其自我意识的适应过程并未明确。凡此种种,都要进一步分析探讨。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分析动迁社区居民在城市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需求;分析动迁社区居民城市融合的现状;促进动迁社区居民城市融合的建议。

2.研究方法: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御苑新城动迁小区中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资料。本调查共发放问卷 100

份,回收 76 份。结合本论文研究的问题,作出的问卷问题,以便研究分析论文。其中基本信息涉及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与消费等。以下是问卷对象的基本信息:

(1)性别:在有效问卷中男性占 46%,女性占 54%;

(2)婚姻状况:已婚占 63.16%,未婚占 26.32%,离婚占 9%丧偶占 5%;

(3)年龄情况:45 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占 59.21%,45~59 岁的占 32.89%,60 岁以上的占 7.89%;

(4)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占 25%,高中占 40.79%,初中占 19.74%,小学的占 13.16%;

(5)职业类型:最高的服务业占 36.84%,其次是制造业 23.68%,然后是农林水利占 19.74%;剩余的占比例比较小:金融商业占 5.26%,教育文化业占 3.95%,自营的占 3.95%,其他的占 6.58%;

(6)家庭收入:2500~4500 元的占 14.47%,4500 元以上的占 10.53%,1800~2500元占 40.79%,0~1800 元的占 34.21%;

(7)家庭消费:0~800 元占 9%,800~1500 元占 40%,1500~3500 元占 39%,3500以上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