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讲,它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作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的评判依据;对学生来讲,它不仅仅可以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看看自己对老师传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笔者通过对南通市开发区育才路实现小学的语文家庭作业的观察和访谈发现,他们老师所布置的语文家庭作业存在着内容同一、形式单一、作用片面、学生完成地很被动等问题。那如何对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合理,冲破应试教育的藩篱,挖掘出它最大的有效作用,是我们这些即将工作和已经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去探索的。
本论文以南通市开发区育才路实验小学为例,利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访谈法对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及改进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对家庭作业的设计、评价的和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根据以上思路,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具体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文献以及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从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内容、类型、量以及语文教师对家庭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方式这些方面来进行具体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小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的认知态度、完成作业的时间、数量、质量、对教师批改的作业的反馈与应答以及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这四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第五部分为对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六部分针对第三、四部分及第五部分找出的问题,提出了对于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改进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理论基础,也能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现状,策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价值和意义-1
1.理论意义-2
2.实践意义-2
二、研究方法-2
(一)文献研究法-2
(二)内容分析法-2
(三)个案访谈法-2
第二章 文献综述-3
一、基本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3
(一)基本概念界定-3
1.家庭作业-3
2.小学语文家庭作业-3
(二) 相关文献-3
1.国外有关语文家庭作业研究的文献综述-3
2.国内有关语文家庭作业研究的文献综述-4
二、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6
(一) 最近发展区理论-6
(二) 多元智力理论-6
第三章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评价现状及分析-8
一、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分析-8
(一)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内容-8
(二)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类型-9
1.按呈现形式分-9
(1) 书面型作业-9
(2) 口头型作业-9
(3)综合型作业-9
2.按实际内容分-10
(1)积累型作业-10
(2)提升型作业-10
(三)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量-11
二、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评价现状及分析-11
(一)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批改现状及分析-11
(二)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反馈方式-12
1.用对错和等级形式相结合进行反馈-12
2.用圈画和奖励措施相结合进行反馈-13
3.用评语的方式进行反馈-13
第四章 小学生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及分析-14
一、 小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的认知和态度-14
二、 小学生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的时间、数量、质量-14
(一)小学生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的时间-14
(二)小学生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的数量-14
(三)小学生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的质量-15
三、 小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业的反馈与应答-15
四、 小学生的作业完成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16
第五章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7
一、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17
1.布置作业的内容呈现“一刀切”-17
2.布置作业的内容呈现单一性-17
3.布置的作业量过多-17
4.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不高-17
5.偏重对作业结果的评价-17
二、 问题形成的原因-18
1.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18
2.忽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18
3.布置作业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18
4.影响作业的质量是多方面的-18
(1)外界因素-18
①家庭作业的量-19
②家庭作业的难易程度-19
③完成作业时所处的环境-19
(2)自身因素-19
①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19
②学生对学科的兴趣-19
③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能力-19
5.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19
第六章 对于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改进策略-21
一、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改进策略-21
(一)布置层次性的作业-21
(二)布置需要合作性的作业-22
(三)布置具有综合能力性的作业-23
(四)布置具有自我选择性的作业-23
二、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评价改进策略-24
(一) 评价具有针对性-24
(二) 评价具有“人情味”-25
(三) 评价具有及时性-25
结 语-26
参考文献-27
附录1-29
附录2-30
致 谢-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