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从社会学视角切入,以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提出的权威框架——法理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为原型,对校园生活中发生的权威事件进行了实地研究。本研究发现,与韦伯提出的权威理论不同,在真实的校园生活中权威有以下四种潜在的形态:第一,身体权威:作为教师的成人与作为学生的儿童之间身体与力量的巨大差别;第二,道德权威:教师被赋予的道德优先性使学生认为教师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好;第三,纪律权威:学校是秩序的场域,纪律是教育追求的价值,秩序通过规则维持,教师则是规则的执行者、纪律的法官;第四,群体权威:班级是一个群体,教师利用群体的力量,使个人服从于群体。这四种权威以感性的、隐性的形式综合地出现,在权威运行中它们的作用难以察觉。校园生活中教师的潜在权威反映的是某种成人与儿童的交往模式,它揭示了区别于韦伯理性的、科层制社会之外的一种控制模式。
【关键词】 潜在权威;身体权威;纪律权威;道德权威;群体权威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选题缘起-1
二、问题界定-1
(一)权威在校园生活中的运行-1
(二)韦伯权威框架的解构-1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2
三、概念界定-3
(一)权威-3
(二)潜在权威-4
(三)身体权威-4
(四)纪律权威-4
(五)道德权威-4
(六)群体权威-5
四、文献综述-5
(一)马克思·韦伯关于权威的三种原始分类-5
(二)韦伯三种分类在教育学的演化-6
(三)国内外其他学者对权威的研究-8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8
五、研究方法-9
(一)实地观察法-9
(二)观察维度-9
(三)访谈法-10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10
(一)天然的服从:身体权威与纪律权威-10
1.前台生活的秩序——纪律的维持-13
2.大人与小孩——身体的规训与形象管理-15
3.若有若无的权威——奖惩权的掌控-16
(二)异化的关心:道德权威-17
(三)无形的压力:群体权威-19
1.冲动性、易变性和急躁性-20
2.易受暗示性和易轻信性-20
3.夸张性和单纯性-21
4.偏执性、专横性和保守性-21
七、研究的结论-23
(一)四种权威的直观且潜在的存在方式-23
(二)四种权威形态与韦伯权威理论的差异-25
(三)从师生交往模式到普遍的权威模式-26
(四)权威的存在与隐匿-26
八、反思与不足-27
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28
致谢-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