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课题以食品生物工程实验中心酶工程实验室保藏的黑曲霉菌株,编号E133131的菌株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诱变育种研究,以期得到一株内切型菊粉酶的高产菌株。
首先在初始条件下测定E133131菌株发酵生产所产生的内切型菊粉酶的酶活,为0.57U/mL.
对E133131菌株进行紫外线(15W,35min,30cm)诱变,在诱变后生长出的菌株中筛选出 20株菌落直径最大的菌株,对其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然后测定内切型菊粉酶的酶活,最高的为1.09U/mL,比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191.23%。
对经过紫外线诱变的酶活最高的E133131菌株进行氯化锂(1%)诱变,在诱变后生长出的菌株中筛选出 20株菌落直径最大的菌株,对其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然后测定内切型菊粉酶的酶活,最高的为1.58U/mL,比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277.19%。
关键词 内切型菊粉酶;黑曲霉;紫外线;氯化锂;诱变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1
1.1 菊粉酶简介-1
1.1.1 菊粉酶的概念-1
1.1.2 菊粉酶的来源-1
1.1.3 菊粉酶的性质-1
1.1.4 菊粉酶的分类-1
1.2 菊粉酶的主要应用-2
1.2.1 利用菊粉酶生产高果糖浆( HFS)-2
1.2.2 利用菊粉酶生产低聚果糖的应用-2
1.2.3 菊粉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3
1.2.4 其 他-3
1.3 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3
1.3.1 筛选高酶活、稳定性好的菌株-3
1.3.2 进行诱变育种以得到高产突变株,以及去阻遏的突变株-3
1.3.3 新技术的采用-3
1.4 诱变育种-4
1.4.1 诱变育种方法的简介-4
1.4.2 物理诱变-4
1.4.3 化学诱变-6
1.4.4 两者比较与复合诱变-7
1.4.5 诱变育种的操作流程-7
1.4.6 诱变育种的一般原则-7
1.5 本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意义-8
1.5.1 研究内容-8
1.5.2 研究的意义-8
2 材料与方法-9
2.1 实验材料-9
2.1.1 牛蒡-9
2.1.2 菌株-9
2.2 主要试剂-9
2.3 仪器与设备-10
2.4 培养基的配制-10
2.4.1 査氏培养基-10
2.4.2 初筛培养基-11
2.4.3 发酵培养基-11
2.5 化学试剂的配制-11
2.5.1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11
2.5.2 3,5-二硝基水杨酸的配制-11
2.5.3 菊糖的配制-11
2.5.4 牛蒡汁的配制-11
2.6 实验方法-12
2.6.1 黑曲霉菌种的活化-12
2.6.2 内切型菊粉酶酶活的测定方法-12
2.6.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备-12
2.6.4 菊粉酶酶活的测定-13
2.6.5 黑曲霉菌种的活化与筛选-13
2.6.6 黑曲霉单胞子悬液的制备-13
2.6.7 黑曲霉的诱变-13
3 结果与分析-15
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建立-15
3.2 酶活的计算公式-16
3.3 菌种初始酶活的测定-16
3.4 单胞子悬液浓度的测定-16
3.5 黑曲霉的紫外诱变-17
3.5.1 紫外诱变致死率的计算-18
3.5.2 孢子突变率的计算-19
3.6 黑曲霉的氯化锂诱变-19
3.6.1 氯化锂诱变致死率的计算-21
3.6.2 孢子突变率的计算-21
结论-22
致谢-23
参考文献-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