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在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实际主体,处于边缘的地位,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此外,多年以来,人们对科幻小说翻译的研究热情可谓相对欠缺,这也导致了科幻小说翻译研究的不成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仅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也使得翻译主体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译者主体性逐渐进入翻译理论研究范畴。本文首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别阐释翻译研究中的“主体”、“主体性”两个概念,其次将分别讨论“译者主体性”的三个内涵,即“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
刘宇昆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使其在翻译科幻小说时游刃有余;他的创造力尤见于其在科幻小说原作中的新词翻译上;其频繁使用的“注释法”不仅能给目标读者解惑,还潜移默化地促使目标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这些都是其作为译者的能动性的体现。此外,刘宇昆作为译者的受动性也体现在其翻译活动中。虽然他熟练掌握中英两种语言,且用两种语言进行的文学创作作品都屡获大奖,但在处理译文时仍受中西方不同文化和语言差异的限制;同时,要忠实于原作者的审美追求也对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再者,译者的为我性在《三体》翻译中也值得研究。刘宇昆作为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他的遣词造句无不体现了其科学严肃的翻译风格;他对《三体》有着高度的评价,非常迫切地想要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科幻,渴望与其他读者分享他在《三体》中的所思所得;在“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矛盾中,译者的“为我性”作为“指挥棒”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刘宇昆《三体》英译本的成功与其译者主体地位的发挥密不可分。译者主体性研究可以为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特别是科幻作品的翻译研究,拓展更大的研究领域,给文学翻译批评带来新的思考和评价角度。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三体》;能动性;受动性;为我性
Table of Contents
ABSTRACT
中文摘要
1-Introduction-1
2-Literature Review-2
2.1-Previous Studies on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2
2.2-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3
3-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5
3.1-Subject and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5
3.2-Elements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6
3.2.1-Translator’s Initiative-6
3.2.2-Translator’s Passivity-7
3.2.3-Translator’s Self-regard-8
4-Ken Liu’s Subjectivity in His Translation of The Three-Body Problem-9
4.1-Ken Liu’s Initiative as a Translator-9
4.1.1-Translator’s Life Experience-9
4.1.2-Translator’s Creativity-9
4.1.3-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10
4.2-Ken Liu’s Passivity as a Translator-12
4.2.1-Cultural Difference-12
4.2.2-Linguistic Difference-13
4.2.3-Aesthetic Pursuit-14
4.3-Ken Liu’s Self-regard as a Translator-15
4.3.1-Translation Style-15
4.3.2-Purpose in Translation Practice-17
4.3.3-Balance Between Initiative and Passivity-17
5-Conclusion-19
References-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