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副部调性的研究.doc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论文题目 > 音乐鉴赏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3-10-10
  • 论文字数:8442
  • 课题出处:(我的男朋友)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摘要:本文对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乐章呈示部的副部调性进行考察,主要从大调乐章和小调乐章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类比较,并试图厘清贝多芬三个创作时期的特点和内在联系,以及贝多芬与古典时期其他作曲家在调性的整体布局和内部细节的不同之处,进而揭示出其形成的原因,和它们对浪漫时期作曲家的影响。

关键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副部;调性

 

Abstract:Taking the key of the secondary theme of Beethoven’s sonata form movements as the study topic,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and examines his 32 piano sonatas mainly from two different aspect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draw a clear line of Beethoven’s three periods, discover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inner links, and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ethoven and other composers’ works in the classical period in order to show the reasons for their 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s they had make to other composers.

Keywords:Beethoven, piano sonatas, secondary theme, key

 

   我对曲式发展的几点思考:首先,我认为贝多芬对奏鸣曲式副部主题的改革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古典时期理性主义的价值观趋向瓦解,奏鸣曲式的副部调性得到解放也是迟早要发生的事。贝多芬这样一位被置于世纪之交的伟人,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其次,我认为贝多芬对奏鸣曲式副部调性的革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浪漫时期并没有弃用传统的主属关系,只能说,浪漫时期的奏鸣曲式在古典的基础上,从单一、片面变得更加全面、更具包容性。

   话说回来,奏鸣曲式的副部调性是判断一个乐章有无奏鸣性的重要标准,对副部调性的探索是实实在在的对奏鸣曲式本质的探索,贝多芬通过对它一系列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奏鸣曲式的发展。奏鸣曲式作为古典风格的“代言人”,之所以在之后的时期仍然经久不衰,无疑是因为贝多芬开了一个好头。他的改革对后人的影响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如今,也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