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选定了我的论文题目。选题初期我对于论文的写作比较迷茫,我在学知网上搜素了一些资料,经过初步搜素,我找到了关于很多大别山地区的资料,于是就选定了李老师给我的这个题目。下一步我又开始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后,这些资料多是关于人民解放军对大别山区的反围剿。而我要研究的是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剿。经过老师的指导,我得知要通过这些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资料,从侧面找出国民党军是如何围剿大别山的。 在前期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查询了中国学生期刊网、学院图书馆、国图、国图古籍馆。我查询了大量的各地区文史资料,这些文史资料均是出自当事人的回忆、记录。特别是《白崇禧围攻大别山概述》对我的毕业论文参考最大。该文作者是覃戈鸣,是白崇禧的办公室参谋。该文介绍了白崇禧围剿大别山的进攻计划、军事部署以及进攻过程。此外,在查找刘邓大军对大别山地区的反围剿过程中,我也能借鉴到一些资料,反映出国民党军的围剿情况。主要参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这两本书主要从人民解放军的角度来叙述刘邓大军是如何千里跃进大别山,同时也反映出了国民党军的战略态势,这些资料都对我的论文有所借鉴。 在整理汇总好资料后,我进入到论文写作的第二阶段——开题报告。通过写开题报告,我确定了这篇论文研究的任务与目的: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国民党为阻止刘邓大军南下,任命白崇禧坐镇九江指挥所,负责围剿大别山。反映出国民党在战略指挥、军队配合、战斗力、军纪军风上存在的问题。另外,总结了调研资料情况、实施方案及预期结果。 根据我的开题报告,我又列出了论文的提纲。主要从刘邓大军横渡黄河、双方鏖战鲁西南,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白崇禧对人民解放军的围剿以及刘邓大军的反围剿来论述本文。在此基础上,我初步完成了论文的雏形。在给指导老师看后,我了解到我所写的超出了我所定的题目。由于参考了大量的人民解放军的资料,因此我论文的视角就倾向于从人民解放军的角度论述国民党的围剿,没有抓住核心的内容,并且大篇幅的叙述了围剿大别山之前的过程,例如人民解放军横渡黄河、国民党军如何围追堵截等等。 在进行第二次修改时,我压缩了前面的篇幅,并且从国民党军的角度来论述本文,重点放在国民党军是如何围剿大别山区的。这次修改,着重论述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剿。把围剿分为三个部分:即白崇禧坐镇九江指挥所时期、转移到汉口指挥所时期,国民党军的主要战役。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前两部分可以保留,但是第三部分论述的国民党军的主要战役与前两部分不能构成一个整体,还需要再融合修改。另外,论文中叙述了大量的国民党军的军事部署、战略计划。这些叙述都是对原资料的一个整理,而我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意见,我对论文进行了第三次修改,我对着地图,一点点的找寻地理位置,清楚了大别山区的各地名的位置。根据地理位置,汇总出了国民党军不同的进攻路线。把国民党军的各师的军事部署进行了压缩,增加了国民党军主要战役的总体概括,并且把国民党军的主要战役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分类。 目前,我正在进行毕业论文附件的准备,包括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外文原文翻译及毕业论文总结。愿以为写完论文就准备答辩,但通过写毕业论文附件,让我感受到了要完成毕业论文需要有完整的过程,总结可以梳理整个论文完成的情况以及从中的收获。另外,在毕业论文的排版、目录、字体大小、页码、注释方面,也需要我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由于一遍遍的修改论文,因此目录和注释总是随着要修改,有时会感到比写正文还要繁琐,但是这真是一个锻炼自己耐心的时刻。论文的成稿与修改过程,让我再次感受到科研的严谨。大量的原始文献的处理,论文写作过程中严格的格式要求,都要求我耐心细致,反复检查。尤其是在修改论文时需要字斟句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良好习惯。做好一件事并非那么简单,但也不是很难,敷衍了事是万万不可的,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去思考,用思想来完成任务。 随后,我还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论文答辩,我想只要我进行了细心周到的准备,总结好答辩稿,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便流畅的向老师论述我的毕业论文。 综观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让我明白做学问要有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于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要积极改正、注重用词的准确性。虽然我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考虑问题不够周全,用词不够精确,所以导致论文质量不高等。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强文字表达能力,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另外,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要迎难而上,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思路去解决问题。以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