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颁布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自三年级起至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其开发与实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作为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不同性质的小学为研究区域,灵活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如实反馈了南京市栖霞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现状,在数据比较、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认识、课程类型、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挖掘开展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通过整理比较调查过程中课程开展的类型,精选并分享特色典型的案例,供学校及教师反思与借鉴。
关键词: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系统性;自主性;生活性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3
1.1 研究缘起-3
1.1.1 政策缘起-3
1.1.2 现实缘起-3
1.2 研究意义-4
1.2.1 关注学生服务意识,深化社会实践意义-4
1.2.2 深入学生真实课堂,提供具体有效反馈-5
1.2.3 整合不同对象见解,挖掘鲜明突出问题-5
1.2.4 精选课程开展类型,分享特色典型案例-5
1.3 研究设计-5
1.3.1 研究对象-6
1.3.2 研究方法-6
1.3.3 研究重难点-7
2 研究综述-8
2.1 概念界定-8
2.1.1 社区-8
2.1.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8
2.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特殊价值-9
2.3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面临问题-10
2.4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评价建议-10
2.5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开展现状-11
2.6 文献述评-12
3 结果分析-13
3.1 师生对本课程的认识-15
3.1.1 对课程的了解程度-15
3.1.2 对课程价值性的探讨-16
3.2 课程类型对比分析-17
3.2.1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开设类型-17
3.2.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型确定主体-19
3.3 课程开展时空安排-21
3.3.1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开展的时间层面-21
3.3.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开展的空间层面-23
3.4 课程管理的教师指导-24
3.5 课程结题的评价体系-25
3.5.1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评价方式-25
3.5.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评价主体-27
3.6 对课程的满意度与建议-28
4 反映问题-30
4.1 课程认识的偏差性-30
4.1.1 师生了解程度不足-30
4.1.2 价值立足点的错误-30
4.2 课程类型的机械性-31
4.2.1 资源选择的单一性-31
4.2.2 开展内容的形式化-31
4.2.3 学生自主性的忽视-32
4.3 课程管理的尴尬性-32
4.3.1 时空安排的不合理-32
4.3.2 教师指导的无效性-32
4.4 课程评价的失缺性-33
4.4.1 教师评价意识薄弱-33
4.4.2 评价方式囿于传统-33
5 改进建议-34
5.1 课程类型的选择-34
5.1.1 融合性-34
5.1.2 地方性-34
5.1.3 公益性-34
5.2 教师的有效指导-35
5.2.1 加强课程理念学习-35
5.2.2 重视教师教学培训-35
5.3 拓宽开展途径-35
5.3.1 课时安排的灵活性-35
5.3.2 资源开发的适切性-36
5.4 注重课程评价-36
5.4.1 评价原则-36
5.4.2 评价主体与方式-37
小结-38
致谢-39
参考文献-40
附录-42
附录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开展”调查问卷-42
附录二:访谈提纲-44
(一)教师-44
(二)学生-44
附录三:课程开展典型案例介绍-45
(一)雏鹰假日小队的组建-45
(二)科技节主题系列活动-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