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打工者形象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与《无碑》中老乌为例.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大学本科 > 师范学院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01-24
  • 论文字数:10429
  • 课题出处:(离不开你)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摘要】老舍的《骆驼祥子》与王十月的《无碑》都是描写打工者的作品。本文着意阐释两者形象之间的异同,展现出不同时代打工者的生活图景。研究两者,对于了解打工者这个群体十分有帮助,而将不同的时代的打工者进行研究,则可以发现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的作家视野,发现他们的变化。

【关键词】老舍  王十月  骆驼祥子  无碑  形象分析

 

[Abstract] Lao She’s “Rickshaw Boy” and Wang Shiyue’s “ No Monument” are both the writings of describing the life of migrant workers. This text is meant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images, and express the landscape of migrant workers in different times. Such study is very helpful to know about the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And comparing the workers of different times, we can see different backgrounds , various scopes of writers, and discover their changes. [Key words] Lao She  Wang Shiyue  Rickshaw Boy   No Monument   Image analysis

 

   打工者,按照通行的定义,指在现代社会从乡村来到城市工作的人。他们一般做着底层的工作,在繁华的都市中打拼。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浪潮的兴起,打工文学异军突起。“所谓的‘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这一社会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影视、剧作等各类文学体裁。广义上讲,打工文学既包括打工者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包括一些文人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1](P5)它最初是由打工者写、打工者读,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以塑造打工者形象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文学类型。王十月的小说《无碑》是打工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在近代文学,特别是五四之后的新文学,也存在一些描写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品。30年代,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可谓是其中的代表作了。祥子的悲剧命运,老乌跌宕起伏的人生,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是从他们的身上,似乎可以看到不同打工者的时代缩影。本文重点将《骆驼祥子》与《无碑》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掘《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与《无碑》的主人公老乌这两个不同时代打工者的形象方面的特质。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