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边防主张及其文学表现_汉语言文学.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论文题目 > 文学比较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12-15
  • 论文字数:13923
  • 课题出处:(阿里夫人)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摘 要:北宋名臣范仲淹既是治国安邦的良将,又是光照寰宇的文臣,对他的研究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将围绕其提出的边防主张及实施成效,其边防思想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和这种思想的生成土壤三方面,运用文史互证等研究方法将其边防思想与其在文学方面的反映二者加以互证研究,从而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范仲淹的边防思想及其在文学方面的呈现,进而深入去认识文学与边防,文学与政事,文学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范仲淹,边防主张,文学表现,形成背景

 

引言

宋仁宗宝元元年李元昊在今银川西宁一带建立西夏国,由于北方气候苦寒,物资缺乏,所以西夏经常南下犯宋,掠夺物资,其中鄜县、延安、环县、庆阳、镇原、泾川、固原、平凉便是其南下要冲,北宋为此设立了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秦凤路与之相对抗。康定元年正月,西夏南侵延州,宋军大败于三川口,西夏兵锋更盛,北宋边防岌岌可危。作为一名儒家士子,范仲淹始终心系边关战事,为此身在贬谪中的他痛心疾首,日夜悲忧,“闻延州危急,自请代张存,直欲委身不测之地。”[(元)牟巘:《忠烈庙记》,见《范仲淹全集》中,第1120页。]最终临危受命以户部郎中兼知延州之职开始经略西北,这一去便是四年。通过他灵活强硬的退敌良策以及和睦少数民族兄弟以戎治戎以边治边等拒敌大计的施展,短短数月就把局面稳定下来。战场也让他非凡的军事天赋及其外交才华展现无余。四年后,西患大消,西传“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歌谣。

长达四年的战地经历,使得范仲淹的边防主张逐步完善,提出了一套有效、可行的边防主张,当然他的边防思想还包括他对北辽的边防体系,只不过主要是针对宋夏战争提出来的,所以分析上大多是结合宋夏战争展开的。针对西夏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北宋军队节节败退的颓势,再加上北宋去西夏路途遥远,西夏军民长于骑射而又行踪不定,难以劳师远征,而北宋军队长期疏于战阵战力低以及北方的辽患深重而不可顾此失彼等等原因,他的边防思想总体上是以积极防御为主,适时打击为辅,即他在《再议攻守疏》中提出的“守策之外,更备攻术”[ 《范仲淹全集》中,《范文正公集补编》奏议:《再议攻守疏》,第720页。],核心思想是“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事”[ 《范仲淹全集》中,《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边事:《奏陕西河北和守攻备四策》,第588页。],毕竟和平是要建立在军事实力的对等基础上的,何况还意欲“成太宗皇帝赫怒之志,雪石晋千古之耻”[ 《范仲淹全集》中,《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边事:《奏陕西河北和守攻备四策》,第595页。]。具体上大致可以分为修城筑寨、屯田建烽火台、安抚少数名族孤立西夏、改建军制等措施。整体上渐渐扭转了北宋被动挨打的局面,争取到了战争的主动权,最终迫使西夏不得不于1044年与北宋议和。同时,随着这些边防体系的建立,范仲淹也写出了许多关于其边防主张的文章,所以本文是结合其边防主张与及其相关的文章以及这种思想的产生背景来进行展开的。

有鉴于此, 本文将运用文史互证等办法将范仲淹的边防主张及其文学表现二者进行研究,让人们了解到范仲淹边防思想的提出背景、思想来源、文学价值,以及北宋中期的时代背景、人文境况、社会风气等等,期许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