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歧义成因及运用.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论文题目 > 文学比较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03-15
  • 论文字数:9333
  • 课题出处:(我不是叫兽)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内容摘要]  歧义是指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意义,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本文试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境五个方面对歧义的形成和对歧义的积极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歧义;  成因;  积极运用

 

[Abstract] Ambiguity is to point to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environment, the same form of language symbols sequence says two or more different meaning, it is a unique language phenomenon. This paper tries to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semantics and contex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five aspects of ambiguity and ambiguity of positive use is discussed.

[Key words] ambiguity ;  causes;  positive use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汉语里歧义现象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语体角度可将歧义分为口语歧义和书面语歧义,前者主要是在语音方面中存在的歧义,后者指文字层面即书面材料中存在的歧义;从语言系统的构成要素可分成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根据歧义语言片段引起或造成歧义的可能性的大小,把歧义分为可预期的歧义(高度歧义)与不可预期的歧义(低度歧义)。除此以外,程工(1998)区分生成性歧义(generative)和理解性歧义(interpretive),前者由句法结构造成,后者由语用因素造成;王本华(1999)将能提高交际效果的歧义称为积极歧义,将妨碍交际效果的歧义称为消极歧义;陈一民(1999)将语言使用者有意造成的歧义称为主动歧义,违背其意愿生成的歧义称为被动歧义。本文试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境五个方面对歧义的形成进行浅要地解析。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做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