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狂欢化因素分析--《王子与贫儿》《傻瓜威尔逊》为例.doc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论文题目 > 文学比较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21-01-21
  • 论文字数:14735
  • 课题出处:(蓝色花瓣)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摘要: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以众多文学作品反映美国社会中种族、阶级等现实问题,表达个人观点,创造的文学价值颇丰。

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这为出发点,以《王子与贫儿》《傻瓜威尔逊》两部作品为例,结合文本、时代背景,分析了马克·吐温作品中加冕和脱冕仪式、成对的人物形象、狂欢化人物以及乌托邦性四点狂欢化因素,从而探析马克·吐温的种族观、教育观和阶级观,力求为马克·吐温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关键词: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傻瓜威尔逊》;狂欢理论;巴赫金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  言-1

第一章  加冕与脱冕:身份的交换与还原-3

1.1王子与贫儿的身份交换-3

1.2白人少爷与小黑奴的身份交换-4

第二章  成对的形象:相似和对立-6

2.1相似的相貌和对立的身份-6

2.2马克·吐温的教育实验与其中体现的教育观和种族观-7

第三章  狂欢化人物:小丑和傻瓜-9

3.1汤姆、爱德华及代鞭童形象的小丑元素-9

3.2大卫·威尔逊形象的傻瓜元素-10

第四章 乌托邦:代理父亲和理想君主-12

5.1原生父子关系外的代理父亲-12

5.2改良主义幻想中的理想君主-13

结束语-15

致  谢-16

参考文献-17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