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电影与小说之比较.docx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论文题目 > 文学比较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20-10-04
  • 论文字数:36913
  • 课题出处:(米高)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摘要:意识流文学经典《追忆似水年华》是国内外公认的难读之书,其庞大的体量,疏淡的情节,缓慢的叙事节奏,绵密的意象,细腻而繁复的思辨与抒情,深邃而充满直觉气息的哲理思考,皆令“读图时代”的读者“望洋兴叹”。在既有的影像改编之作(包括电影与漫画)中,展现情节最为丰富、细节设置最为精细、动用各种艺术技巧传达原著神韵最为着力的,当属智利导演拉乌·路易兹执导的电影《追忆似水年华》。将该电影与小说原著并置“对读”,从情节处理、表现技法、人物塑造、主题传达等层面展开从电影到小说、从小说到电影的比较分析,通过梳理结构、对比细节、揣摩技法、剖析人物、提炼主题,具体而充分地领略这两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明了其相通与相异之处,这既是以文本细读为主要形式的跨文类研究实践,也是对普鲁斯特笔下永恒主题的多角度探索。

 

关键词:《追忆似水年华》;意识流;普鲁斯特;拉乌·路易兹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1

一、遵循小说走向的情节编排:部分截取,分块组织2

(一)电影对小说情节的重新编排2

(二)电影情节编排的基本特点4

(三)表达意识世界的“情节”:意识流小说的电影改编4

二、画面与声音:以电影语言表达意识流小说5

(一)色彩与物象:电影画面中的象征形式5

1.饱含意味的色彩展现:色调、用光及局部色相6

   2.雕像的隽永象征:对永恒之美的明确把握7

(二)由形到声、以声代形:记忆空间的维度拓展9

1.化身为钟声的钟楼10

2.只闻其名的山楂花11

(三)多样的转场手法:于音画交织中呈现心理时空12

1.技巧转场12

2.无技巧转场13

(四)意识流的电影化处理:倒叙框架中的心理时间14

1.将心理时间置于倒叙框架之中14

2.内心独白的外向化处理与功能转移16

三、多种人物的不同塑造:忠实再现与“暗中偷换”17

(一)“植物性人物”之典型:吉尔贝特18

1.少女吉尔贝特19

2.吉尔贝特的婚姻21

3.寡居的母亲吉尔贝特23

(二)同性恋话题的集大成者:德·夏吕斯24

1.“怪人”形象25

2.“同性恋者”形象27

(三)“消失”的阿尔贝蒂娜30

1.马塞尔的“镜子”31

2.“消失”的留白效果33

四、包罗万象的主题呈现:“寻回失去的时间”34

(一)“寻回失去的时间”:动机与动力的不同展现35

(二)写作:顿悟“无意识回忆”与完成“记忆网络”37

(三)爱情/嫉妒:“心理时间”的现象化与事件化40

1.马塞尔与阿尔贝蒂娜41

2.意在言外的三角关系42

(四)战争:时间力量的浓缩强化44

1.战时场面:外部世界与心灵世界的乱象集合44

2.战后场面:渲染时光之摧残的“头部化妆舞会”46

结语49

参考文献51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